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22:25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导学案设计

<p>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p>导学案设计<table cellspacing="0"><tbody><tr><td width="81"><p>课题</p></td><td width="184"><p>单式折线统计图</p></td><td width="165"><p>课型</p></td><td width="226"><p>新授课</p></td></tr><tr><td width="81"><p>设计说明</p></td><td colspan="3" width="576"><p>1.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合理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掌握知识。</p><p>现代心理学关于迁移现象的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在学习时,对学过的知识、技能和概念掌握得牢固,且又善于分析思考,那么所学的知识、技能、概念会对另一种知识、技能、概念产生有益的影响和推动,这就是学习的正迁移。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先以条形统计图为基础引出折线统计图,再引导学生观察这种统计图的特点,明确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又能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p><p>2.突出对统计的现实意义的认识。</p><p>统计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充分利用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这一特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这一特点,并从中引发思考,认识折线统计图对生活的指导意义,学会根据数据的变化正确地进行预测。</p></td></tr><tr><td width="81"><p>课前准备</p></td><td colspan="3" width="576"><p>教师准备PPT课件</p><p>学生准备课堂活动卡</p></td></tr><tr><td colspan="4" width="657"><p>教学过程</p></td></tr><tr><td width="81"><p>教学环节</p></td><td width="184"><p>教师指导</p></td><td width="165"><p>学生活动</p></td><td width="226"><p>效果检测</p></td></tr><tr><td width="81"><p>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p></td><td width="184"><p>1.课件出示教材104页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绘制条形统计图。</p><p>2.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条形统计图的特点。</p><p>3.导入新课。</p></td><td width="165"><p>1.观察情境图,在小组中议一议怎样绘制条形统计图,并在练习本上尝试绘制出条形统计图。</p><p>2.独立观察并汇报条形统计图的特点。</p><p>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p></td><td width="226"><p>1.填一填。</p><p>(1)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出数量的()。</p><p>(2)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反映出()变化情况。</p></td></tr><tr><td width="81"><p>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20分钟)</p></td><td width="184"><p>1.引导学生收集例1统计表中的数学信息。</p><p>2.课件出示未描点的统计图,引导学生思考横、纵轴的意义。</p><p>(1)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p><p>(2)纵轴0~390的部分为什么用折线表示?</p><p>3.指导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p><p>(1)课件演示表示2023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点的标法。</p><p>(2)组织学生把其余各点在统计图上标注出来。</p><p> (3)组织学生反馈各点的标法。</p><p>(4)引导学生用线段连接各点。(注意线段不要超出两点的长度)</p><p>4.引导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p><p>(1)你发现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p><p>(2)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p><p>5.引导学生总结两种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p><p>(课件出示2023~2023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p><p>6.引导学生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p><p>7.讨论:在实际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折线统计图?</p></td><td width="165"><p>1.观察统计表,发现并交流其中的数学信息。</p><p>2.观察教师出示的统计图,思考并回答问题。</p><p>(1)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参赛队伍的支数。</p><p>(2)纵轴0~390的部分表示的数与上面的不同,所以用折线表示。</p><p>3.(1)观察演示,并思考点的标法。</p><p>(2)独立标点,然后同桌之间交流。</p><p>(3)反馈各点的标法。</p><p>(4)用线段顺次连接各点。</p><p>4.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p><p>5.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后分小组汇报。</p><p>相同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有横轴、纵轴和名称;横轴、纵轴包含的统计项目、统计数据和单位名称都一样;两种统计图都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p><p>不同点:条形统计图是由直条构成的,折线统计图是由点和线段构成的;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p><p>6.独立总结: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p><p>7.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p></td><td width="226"><p>2.小明把昨天的气温变化情况记录到下面的统计图中。</p><p></p><p>(1)小明每()小时测量一次气温。</p><p>(2)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 )℃。</p><p>(3)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是如何变化的?</p><p>(4)如果小明统计的是我国北方一天的气温变化情况,你觉得这一天应该在哪个季节?请说明理由。</p><p>3.下面是李亮家旅行期间的行车情况统计图。</p><p></p><p>(1)李亮家旅行共行了()米。</p><p>(2)到达目的地时共用了()小时,途中休息了()小时。</p><p>(3)不算休息,李亮家平均每小时行()千米。</p><p>4.下面是我国近些年沙尘天气发生的次数情况。</p><p>2023年:6次;</p><p>2023年:11次;</p><p>2023年:15次;</p><p>2023年:18次;</p><p>(1)根据这些信息绘制折线统计图。</p><p>(2)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p><p>(3)你能根据折线统计图预测一下2023年沙尘天气发生的次数吗?</p></td></tr><tr><td width="81"><p>三、反馈练习,巩固应用。(15分钟)</p></td><td width="184"><p>完成教材105页“做一做”。</p></td><td width="165"><p>观察统计图,集体汇报答案并订正。</p></td><td width="226"><p>5.实践活动:根据课前调查本校一至六年级学生的近视情况,绘制一幅折线统计图。</p></td></tr><tr><td width="81"><p>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2分钟)</p></td><td width="184"><p>1.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p><p>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p></td><td width="165"><p>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p></td><td width="226"> </td></tr><tr><td width="81"><p>教师批注</p></td><td colspan="3" width="576"> </td></tr></tbody></tabl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导学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