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导学案设计
<p><span>设计说明</span></p><p>鉴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学情实际,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色:</p><p>1.提供信息,引出负数。</p><p>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数学是为了更好地用数学,为此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上课伊始,教师先提供一组信息,让学生初步建立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意识,为学生认识负数作铺垫。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把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记录下来,并出示不同的记录方式,最后引出正数和负数。</p><p>2.结合情境,深入理解。</p><p>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与理解。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负数的意义,创设表示温度的情境,区分3℃和-3℃;在直观感受下理解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p><p>课前准备</p><p>教师准备PPT课件</p><p>学生准备温度计</p><p>教学过程</p><p>教学环节</p><p>教师指导</p><p>学生活动</p><p>效果检测</p><p>一、提供素材,导入新课。(5分钟)</p><p>1.课件出示信息:</p><p>图书馆昨天购进300本书,今天借出100本。</p><p>思考:题中的两个量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p><p>2.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到的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p><p>3.课件出示几组相反意义的量。</p><p>1.观察信息,独立思考,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再进行全班汇报,初步体会生活中存在具有相反意义的量。</p><p>2.交流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并说清信息中哪两种量的意义相反。</p><p>3.观察数据,谈感想。</p><p>1.将对应的数填在相应的圈里。</p><p>2023.202321.9</p><p>0.202343.6</p><p></p><p>二、初步感知负数。(10分钟)</p><p>1.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示上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p><p>2.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汇报。</p><p>3.引导学生说出哪种方法最简洁。</p><p>1.认真思考,独立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p><p>2.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汇报不同的方法。</p><p>3.通过比较,得出用“+”“-”表示的方法最简洁。</p><p>2.照样子填一填。</p><p>向前走8步(向后走8步)。</p><p>从银行取出500元()。</p><p>电梯上升5层()。</p><p>向东跑了50米()。</p><p>三、师生交流,探究新知。(15分钟)</p><p>1.介绍正、负数的读写。</p><p>(1)板书一组负数,并领读一个负数,指导学生读出其他的负数。</p><p>(2)介绍正号“+”和负号“-”,并明确书写正、负数时的注意事项。</p><p>2.走进生活,了解负数。</p><p>(1)气温预报中的负数。(课件出示教材2页例1)</p><p>①指导学生观察六个城市的气温情况,说说能发现什么。</p><p>②课件出示-3℃和3℃。</p><p>引导学生思考:-3℃和3℃有什么不同?表示的意义一样吗?</p><p>③引导学生讨论:0℃是零上温度还是零下温度,能用正、负数表示吗?</p><p>(2)存折上的负数。</p><p>组织学生自学教材3页例2,讨论存折中的正数表示什么,负数表示什么。</p><p>3.明确负数的意义和读法。</p><p>4.引导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的负数。</p><p>1.(1)认真听教师的读法,尝试读出其他的负数,并在小组内互读互评。</p><p>(2)学习正号“+”和负号“-”的读写方法,明确正数前面的正号可以省略,负数前面的负号不能省略。</p><p>2.(1)①认真观察六个城市的气温情况,说出自己的发现。(武汉和长沙的气温中都有3℃,但是武汉的3℃带有“-”)</p><p>②思考并尝试说出两个温度表示的意义。(明确:-3℃表示零下3摄氏度,3℃表示零上3摄氏度)</p><p>③经过讨论,明确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且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以不能用正、负数表示。</p><p>(2)在讨论中明确存折中的正数表示存钱的数额,负数表示支出的数额。</p><p>3.深入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写负数。</p><p>4.举例说出生活中的负数,感受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p><p>3.填空。</p><p>(1)如果下降5米记作-5米,那么上升4米记作()米;如果+2千克表示增加2千克,那么-3千克表示()。</p><p>(2)2月7日,妈妈在银行存入2023元,存折上应记作()元;3月1日,妈妈取出2023元,存折上应记作()元。</p><p>(3)+8.7读作(),-25读作()。</p><p>(4)海平面的海拔记为0米,高于海平面为正。海拔+450米表示();海拔-102米表示()。</p><p>4.下表是二(1)班几名学生每节课的举手次数情况,把7次作为标准,超过的次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次数用负数表示,请用正、负数来表示。</p><table cellspacing="0" bgcolor="transparent"><tbody><tr><td width="54"><p>姓名</p></td><td width="50"><p>举手次数</p></td><td width="47"><p>表示</p><p>方法</p></td></tr><tr><td width="54"><p>张晶</p></td><td width="50"><p>9</p></td><td width="47"> </td></tr><tr><td width="54"><p>李强</p></td><td width="50"><p>5</p></td><td width="47"> </td></tr><tr><td width="54"><p>王刚</p></td><td width="50"><p>8</p></td><td width="47"> </td></tr><tr><td width="54"><p>张丽</p></td><td width="50"><p>4</p></td><td width="47"> </td></tr></tbody></table><p></p><p>四、巩固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7分钟)</p><p>1.教材4页“做一做”1题。</p><p>2.教材4页“做一做”2题。</p><p>1.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做法,小组选代表陈述问题的答案,集体订正。</p><p>2.独立完成,并汇报结果。</p><p>5.判断。</p><p>(1)零上12℃和零下12℃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p><p>(2)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p><p>(3)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p><p>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3分钟)</p><p>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p><p>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p><p>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p><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