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橘子》教案教学设计
<p></p><p>设计说明</p><p>本节课继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不过学习的内容稍显复杂,被除数的首位不是除数的整数倍。因此在理解除法竖式的算理时,实际操作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考虑到以上因素,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具有如下特色:</p><p>1.先分后算,以分物的过程来指导计算的过程。</p><p>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用小棒代替橘子分一分,将分小棒的过程与竖式计算的步骤联系起来,使每一步计算都有据可依,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轻松。</p><p>2.重视学生的表达,让学生通过表达加深对除法竖式的理解。</p><p>在教学中,不论是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后还是在列出除法竖式之后,都引导学生说一说,说分物的过程,说算式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说除法竖式的计算顺序。在说的过程中既能促进学生思考,又能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p><p>课前准备</p><p>教师准备PPT课件</p><p>学生准备小棒</p><p>教学过程</p><p>⊙复习导入</p><p>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p><p></p><p></p><p>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你们还记得计算方法吗?</p><p>请学生用语言叙述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p><p>2.用竖式计算48÷2。</p><p>(1)指一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p><p>(2)指名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p><p>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除法竖式的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扫除障碍。</p><p>3.导入新课。</p><p>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板书课题)</p><p>⊙探究新知</p><p>1.熟悉情境图。</p><p>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请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故事。</p><p>引导学生说出:悟空、八戒、沙僧面前有48个橘子(4篮零8个),他们3人要平均分。</p><p></p><p>2.操作分物,直观计算。</p><p>(1)引导列式。</p><p>师:他们3人每人能分到几个橘子?你能列出算式吗?</p><p>学生根据题意可列出算式:48÷3。</p><p>(2)分一分。</p><p>师:现在我们用手中的学具实际分一分,看看能否得出这道题的结果。(出示课堂活动卡)</p><p>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分一分,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算理,为后面进行除法竖式的计算打好基础。</p><p>(3)交流操作过程和结果。</p><p>师:你们是怎样分的?先分哪部分,再分哪部分,4捆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1捆,还剩下1捆怎么办?</p><p>预设</p><p></p><p>生:先分成捆的,每人1捆。剩下的1捆与另外8根合起来是18根,平均分成3份,每人又可以分到6根,这样每人共分到16根。</p><p>师:刚才分物的过程用算式怎样表示呢?</p><p>引导学生说出算式:30÷3=10,18÷3=6,10+6=16。</p><p>3.用竖式表示分的过程和结果。</p><p></p><p>(1)尝试笔算。</p><p>师:请你们结合刚才分物和口算的过程,尝试用除法竖式算一算。这道题与48÷2的竖式计算有什么不同?如果被除数的首位不是除数的整数倍,那么在计算过程中应该怎样处理?</p><p>学生独立计算。</p><p>(2)集体交流,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p><p>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述板书除法竖式及除法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如下所示:</p><p></p><p>(3)结合计算过程总结算法。</p><p>师:在用除法竖式进行计算时,要从哪一位算起?应该注意哪些问题?</p><p>引导学生回顾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要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相同数位要对齐,每一步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