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22:24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教学设计

<p><span>第六单元运算律</span></p><p>课题:乘法分配律第 2 课时总第课时</p><p>教学目标:</p><p>1.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乘法分配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能用字母表示出乘法分配律。</p><p>2.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p>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p><p>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p><p>教学难点:正确表述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p><p>教学准备:课件 </p><p>教学过程: </p><p>一、谈话引入</p><p>1.复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p><p>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哪些运算律?这些运算律用字母怎么表示?</p><p>乘法交换律:a×b=b×a</p><p>乘法结合律:(a×b)×c=a×(b×c)</p><p>2.揭题。</p><p>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今天我们要继续来探索乘法的运算律。(板书课题)</p><p>二、交流共享</p><p>1.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例题5情境图。</p><p>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p><p>2.解决问题。</p><p>(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p><p>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p><p>(2)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p><p>教师参与个别小组交流,了解学生的解题情况。</p><p>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p><p>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然后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p><p>汇报预测:</p><p>解法一:先算出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p><p>(6+4)×24</p><p>=10×24</p><p>=240(根)</p><p>解法二:先算出四、五年级各领多少根跳绳。</p><p>6×24+4×24</p><p>=144+96</p><p>=240(根)</p><p>4.观察比较。</p><p>(1)以上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它们 计算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个算式连起来?</p><p>板书:(6+4)×24=6×24+4×24</p><p>(2)比一比,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p><p> 引导学生发现:等号左边先算6加4的和,再算10个24是多少;等号右边</p><p>先算6个24与4个24各是多少,再求和。</p><p>5.探索规律。</p><p>(1)提出假设:是否任意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都会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呢</p><p>?</p><p>(2)举例验证。</p><p>让学生独立举例验证,验证后把自己举的例子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p><p>全班交流,可以分两个层次:一是交流所举例子是否符合要求;二是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p><p>(3)总结规律。</p><p>仔细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你发现了什么规律?</p><p>师生交流后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结果不变。教师指出这就</p><p>是乘法分配律。</p><p>6.用字母表示。</p><p>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写成:</p><p>(a+b)×c=a×c+b×c</p><p>三、反馈完善</p><p>1.完成教材第63页“练一练”第1题。</p><p>这道题是运用乘法分配律改写算式,通过改写准确把握乘法分配律。其中有顺向的改写,也有逆向的改写。学生在逆向</p><p>改写时可能会有困难,教师在组织练习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p><p>2.完成教材第63页“练一练”第2题。</p><p>这道题呈现了学生初学乘法分配律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如40×50+50×90与40×(50+90)让学生辨析,从而进一步明晰</p><p>概念。还选择了比较特殊的情况,如74×(20+1)与74×20+74,有助于学生从本质上而不是形式上理解乘法分配律。</p><p>3.完成教材第65~66页“练习十”第6、7题。</p><p>第6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进一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优越性。</p><p>第7题,让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菜地的周长,并用乘法分配律沟通不同算法间的联系,既能加强对长方形</p><p>周长的理解,又能加强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p><p>四、反思总结</p><p>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p><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