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估算、用计算器计算及借助计算器找规律计算》教案设计
<p></p><p>课前准备</p><p>教师准备PPT课件</p><p>学生准备计算器</p><p>教学过程</p><p>⊙谈话导入</p><p>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计算器为人们解决具体计算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带来了便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复习估算、用计算器计算及借助计算器找规律计算。(板书课题:估算、用计算器计算及借助计算器找规律计算)</p><p>⊙回顾与整理</p><p>1.估算。</p><p>(1)什么叫估算?一般怎样估一个数?</p><p>①对事物的数量或计算结果作出粗略的推断或估计叫估算。</p><p>②估算一般用“四舍五入”法,把这个数估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使它与实际结果相差最少。</p><p></p><p></p><p>(2)举例说明: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估算各应怎样进行?</p><p>①加法估算是把加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求出近似数,然后用近似数求和。</p><p>例如:2023+2023≈2023</p><p>②减法估算是把被减数和减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求出近似数,然后用近似数求差。</p><p>例如:2023-2023≈2023</p><p>③乘法估算分两种情况。</p><p>a.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把另一个因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求出近似数,然后用近似数和这个一位数相乘。</p><p>例如:816×3≈2023</p><p></p><p>b.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把两个因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求出近似数,然后用两个近似数相乘。</p><p>例如:816×33≈20230</p><p>④除法估算分两种情况。</p><p>a.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够除,就用“四舍五入”法把被除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不够除,就用“四舍五入”法把被除数前两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然后求商。</p><p>例如:2023÷3≈2023632÷9≈70</p><p>b.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先分别求出除数和被除数的近似数,把除数十位后面的尾数“四舍五入”;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十位上的数大,就把被除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四舍五入”;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十位上的数小,就把被除数左起第二位后面的尾数“四舍五入”,再求这两个近似数的商。</p><p></p><p>例如:538÷62≈9(538≈540,62≈60)</p><p>898÷31≈30(898≈900,31≈30)</p><p>(3)如何用估算解决问题?</p><p>预设</p><p>生1: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和“去尾”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实际。</p><p></p><p>生2:估算购物要带的钱、制作物品要用的原料要估大些。</p><p>生3:估算座位能坐多少人要估小些。</p><p>……</p><p>2.复习用计算器计算和借助计算器找规律计算。</p><p>(1)回顾对计算器的认识。</p><p>(组内交流计算器各键的名称及作用)</p><p>(2)教师读题,同桌合作,用计算器计算。</p><p>(学生一个按键,一个观察、指导,每完成一道题就进行交换,教师随机出题,集体订正答案)</p><p>(3)借助计算器找规律。</p><p>①如何借助计算器找规律?</p><p>a.用计算器独立计算。</p><p>b.观察算式特点及计算结果找规律。</p><p>c.用计算器计算来验证规律。</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