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设计
<p></p><p>设计说明</p><p>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含“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两部分。本节课的内容是这个单元的起始,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比例、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的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还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遵循“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p><p>1.重视有效学习情境的创造。</p><p>新课伊始,通过谈话激活学生对国旗的已有认识,引出本节课要用的中国国旗的三种不同规格的相关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熟悉的现实情境中,情绪饱满地进入到对比例知识的探究学习中。</p><p>2.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p><p>教学比例的意义时,先引导学生依据三面国旗的长与宽写出多个比,再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比值相等,可以写成一个等式,引出比例,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进行归纳总结出比例的意义。</p><p>3.重视引导学生合作交流。</p><p>《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以“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探究为例,在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思维互补,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又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p><p></p><p></p><p>课前准备</p><p>教师准备PPT课件</p><p>教学过程</p><p>⊙渗透情感,导入新课</p><p>1.课件出示国旗画面,学生观察,激发爱国情操。</p><p>(天安门升国旗仪式、校园升旗仪式、教室场景)</p><p>师:这三幅不同的场景都有共同的标志——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吗?</p><p>2.课件出示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p><p>天安门升旗仪式上的国旗:长5 m,宽 m。</p><p>操场升旗仪式上的国旗:长2.4 m,宽1.6 m。</p><p>教室里的国旗:长60 cm,宽40 cm。</p><p></p><p>师:这些国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国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的特点呢?</p><p>3.导入新课。</p><p>师: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样,但是它们的长和宽中却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结合国旗的知识来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p><p>(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p><p>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求知欲,在加强学生对国旗知识了解的同时,有效地引入学习资源,为学生探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提供第一手资料。</p><p>⊙合作交流,探究新知</p><p>1.教学比例的意义。</p><p>(1)自主尝试。</p><p>课件出示教材40页主题图,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分别写出不同场景中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并求出比值。</p><p>(2)汇报、交流。</p><p>预设</p><p>生1:天安门升旗仪式上的国旗。</p><p>长∶宽=5∶=</p><p></p><p>生2:操场升旗仪式上的国旗。</p><p>长∶宽=2.4∶1.6=</p><p>生3:教室里的国旗。</p><p>长∶宽=60∶40=</p><p>(3)感知比例的意义。</p><p>观察写出的比,想一想,这些比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用等号连接的两个比的式子可以怎样写?</p><p>预设</p><p>生1:可以用等号连接,因为它们的比值相等。</p><p>“2.4∶1.6=”和“60∶40=”可以写作“2.4∶1.6=60∶40”。</p><p></p><p>生2:可以用等号连接,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说明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p><p>生3: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2.4∶1.6=60∶40”</p><p>也可以写成“=”。</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