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商是几位数》导学案设计
<p><table cellspacing="0"><tbody><tr><td width="86"><p>课题</p></td></tr></tbody></table></p><p>商是几位数</p><p>课型</p><p>新授课</p><p>设计说明</p><p>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个是引导学生学会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几位数;另一个是会用除法竖式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下面两点:</p><p>1.精心设计问题,指导学生思考。</p><p>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较小,探究学习的能力有限,在布置探究任务的同时,提出一些问题,既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又使学生的探究具有明确的方向。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p><p>2.关注学生的计算体验,经历整个计算过程。</p><p>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除法竖式的计算经验,放手让学生独立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使学生亲身经历尝试计算的过程,加深对除法竖式的理解,对学生较好地掌握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有较强的促进作用。</p><p>课前准备</p><p>教师准备:PPT课件</p><p>教学过程</p><p>教学环节</p><p>教师指导</p><p>学生活动</p><p>效果检测</p><p>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p><p>1.笔算下面两道题。</p><p>48÷3=78÷6=</p><p>2.请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和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p><p>3.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竖式计算。</p><p>1.明确要求后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p><p>2.展示计算过程,解释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p><p>3.明确将要学习的内容,准备学习新课。</p><p>1.笔算下面各题。</p><p>45÷3=</p><p>56÷2=</p><p>69÷3=</p><p>二、探究新知。(20分钟)</p><p>1.学习判断商是几位数。</p><p>(1)引导学生熟悉教材主题图,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列出算式。</p><p>(2)引导学生估算一下商可能是几位数。</p><p>提示:888里面有几个百?888是几位数?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p><p>2.学习竖式计算。</p><p>(1)引导学生独立计算。</p><p>思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应该从被除数的哪一位算起?百位和十位有余数时应该怎么办?</p><p>(2)组织学生交流,明确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p><p>3.看图理解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p><p>思考:这三幅图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对应的是除法竖式的哪一步?</p><p>4.实践应用。</p><p>完成教材6页下面的3道题。</p><p>1.(1)观察主题图,了解图中出现的数学信息及高铁的相关知识,根据题意可以列出算式888÷6。</p><p>(2)根据老师的提示和以往的计算经验初步估算商是几位数。明确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商是三位数。</p><p>2.(1)尝试独立计算。按照以往的计算经验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余下的部分与下一位合起来继续除,直到除尽为止。</p><p>(2)把自己写的竖式计算过程展示出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归纳总结出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相同数位要对齐。</p><p>3.先在小组内说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再全班交流:先把60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100,在百位上商1;再把24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40,在十位上商4;最后把48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8,在个位上商8,结果是100+40+8=148。</p><p>4.先交流各自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再小组纠正错误。</p><p>2.选一选。</p><p>(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p><p>A.一位数B.三位数</p><p>(2)847连续减7,减()次后等于0。</p><p>A.100B.121</p><p>(3)666÷□的商是三位数,□里可以填()。</p><p>A.大于6的数</p><p>B.等于或小于6的数(0除外)</p><p>C.任意自然数(0除外)</p><p>(4)小丁6分钟跑846米,小李4分钟跑568米,()跑得快。</p><p>A.小丁B.小李</p><p>3.笔算655÷5时,先把()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在百位上商();再把()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在()位上商3,最后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在个位上商()。这道题的得数是()。</p><p>三、巩固练习。(10分钟)</p><p>1.把下面的竖式补充完整。</p><p></p><p>2.完成教材7页4题。</p><p>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p><p>1.先观察,再按照竖式计算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补充完整。</p><p>2.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并列式计算,最后集体订正。</p><br /><p>四、课堂总结。(5分钟)</p><p>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p><p>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p><p>谈谈本节课学会了哪些知识。</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