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22:11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找规律》公开课教案设计

<p></p><p>设计说明</p><p>发现和应用乘法的计算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以下两点:</p><p>1.关注学生的发现。</p><p>在教学中,出示几组算式,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算式之间的联系,再进行计算;在计算之后,观察乘数和积的变化,从中总结出规律。通过这样的反复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p><p>2.关注学生的应用。</p><p>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在学生理解并掌握了一些计算规律之后,及时地安排学生按照规律写算式,根据规律进行计算,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和巩固。</p><p>课前准备</p><p>教师准备PPT课件</p><p>教学过程</p><p>⊙复习导入</p><p>1.出示复习题,直接写得数。</p><p>200×6=30×8=400×5=8×60=</p><p></p><p></p><p>13×4=16×3=</p><p>指名口算,并说说算法。</p><p>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p><p>设计意图: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在学习新知之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有利于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p><p>⊙探究新知</p><p>1.算一算。</p><p>(1)课件出示教材30页第一个问题中的三组算式。</p><p>师:请大家先观察一下每组中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再想想该怎样计算出结果。</p><p>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该怎样计算出结果。</p><p>(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p><p>师:计算出结果了吗,是怎样计算的?请说一说。</p><p>预设</p><p>根据乘法的意义计算出结果,重点理解下面四个算式的算法。</p><p></p><p>50×10就是50个10,是500,即50×10=500。</p><p>30×20就是30乘2个10,30×2=60,所以30乘2个10等于60个10,即60×10=600,所以30×20=600。</p><p></p><p>12×40就是12乘4个10,12×4=48,所以12乘4个10等于48个10,即48×10=480,所以12×40=480。</p><p></p><p>120×40就是12个10乘40,12×40=480,所以12个10乘40等于480个10,即480×10=2023,所以120×40=2023。</p><p></p><p>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用课件出示每组算式的结果。</p><p>2.看一看。</p><p>(1)提出问题。</p><p>师:观察上面每组算式中乘数和积的变化,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p><p>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的发现。</p><p>(2)集体交流。</p><p>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跟全班同学说一说吧。</p><p>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描述:</p><p>①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10,积也乘10;</p><p>②两个数相乘,当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时,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p><p>③两个数相乘,如果每个乘数都扩大到原来的10倍,那么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p><p>3.根据规律写算式。</p><p></p><p>(1)课件出示下列算式。</p><p>6×3=15×4=18×2=</p><p>提出要求:根据你的发现再写出几组算式。</p><p>学生仿照上面的算式自己想一想,写出几组算式。</p><p>(2)交流想法和体会。</p><p>组织学生说一说各自的想法和体会。</p><p>师:你们是怎样想出这些算式的?通过写这些算式你们体会到了什么?(生自由说一说)</p><p>4.根据规律计算。</p><p>(1)课件出示教材30页的第四个问题,请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意。</p><p>师:还记得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吗?你们能利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吗?</p><p></p><p>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根据16×3=48,直接写出其他算式的结果。</p><p>(2)引导学生交流,用已经发现的规律来说明计算的过程。</p><p>师:这些算式你们分别是根据什么规律算出结果的?说一说。</p><p>学生交流汇报,师相机指导。</p><p>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规律,而学习计算规律的目的在于指导计算,本环节就是给学生提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平台,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找规律》公开课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