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猴子的烦恼》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p></p><p>设计说明</p><p>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难点是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具有如下特色:</p><p>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p><p>在教学中,借助教材创设的平均分桃子的情境,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理解: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每只猴子一个桃子都分不到,即0÷3=0。然后进一步举例,归纳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样的安排生动自然,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了新知。</p><p></p><p></p><p>2.重视学生的操作体验。</p><p>实践出真知。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直观地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将学生的操作贯穿在笔算学习的过程中,将每一步操作与竖式计算过程对应起来,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使学生透彻而又轻松地理解了竖式计算的过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p><p>课前准备</p><p>教师准备PPT课件</p><p>学生准备印有桃子图案的卡片(两种:一种是每张有100个桃子的卡片,一种是每张有1个桃子的卡片)</p><p>教学过程</p><p>⊙创设情境,导入新课</p><p>课件出示教材8页情境图。</p><p>师:3只猴子来到桃树下,准备美美地吃上一顿,但是它们却遇到了难题,我们一起来帮它们解决吧。</p><p>⊙探究新知</p><p>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p><p></p><p>(1)观察情境图,提出并解决下面两个问题:</p><p>①3只猴子平均分6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到几个?</p><p>②3只猴子平均分3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到几个?</p><p>学生根据除法的意义可以很快地列出算式并写出答案:6÷3=2,3÷3=1。</p><p>(2)观察第三幅情境图,解决问题。</p><p>师:一个桃子也没有了,用什么数表示?这时3只猴子能分到桃子吗?用算式怎样表示呢?</p><p>引导学生明确:一个桃子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把0平均分成三份,每份都是0,用算式表示为0÷3=0。</p><p></p><p>(3)问题拓展。</p><p>师:如果一个桃子也没有,10只猴子来分,结果怎样?用算式怎样表示?50只、100只呢?你们有什么发现?</p><p>引导学生得出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p><p>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结论,促进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p><p>2.探究被除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p><p>(1)出示教材8页第二个例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p><p></p><p>师:这3只猴子找到了多少个桃子?我们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该怎样列式呢?</p><p>学生看图完整地叙述问题,然后列出算式:306÷3。</p><p>(2)估一估,分一分。</p><p>①请学生估计一下这个算式的商是几位数并说明原因。</p><p>②请学生用手里的学具卡片分一分,并用简单的算式表示分的过程。</p><p>(3)引导学生独立计算。</p><p>(4)集体交流。</p><p>①小组交流,每组推荐几种不同的算法写到黑板上,准备全班交流。</p><p>②全班交流。</p><p>师:请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p><p>学生口述,教师利用课件配合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先分“百”,再分“十”,最后分“个”。</p><p></p><p>师:你是怎么算的?</p><p>学生小组交流后总结如下:</p><p>方法一口算。</p><p>300÷3=100,0÷3=0,6÷3=2,100+0+2=102。</p><p>方法二用竖式计算。</p><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