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图形与测量》教案设计
<p></p><p>第2课时图形与测量</p><p></p><p></p><p>设计说明</p><p>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p><p>1.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p><p>复习时,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梳理知识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强调长度单位、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面积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p><p>2.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p>教学中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应知识内容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整理相关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p><p>课前准备</p><p>教师准备PPT课件</p><p>学生准备剪刀</p><p>教学过程</p><p>⊙整理复习</p><p>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p><p></p><p>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哪些面积单位?整理一下,并与同伴说一说。</p><p>学生独立整理后与同伴交流,然后汇报。</p><p>预设</p><p>生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p><p>生2: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p><p>师:请同学们动手画一画1厘米有多长,1平方厘米有多大。</p><p>学生独立动手画1厘米长的线段和1平方厘米大的正方形。</p><p>师: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说一说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p><p>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汇报。</p><p>集体总结:</p><p>(1)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p><p>1千米=2023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p><p></p><p>(2)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p><p>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p><p>(3)单位换算的方法:</p><p>高级单位乘进率除以进率低级单位</p><p>2.结合实例复习周长和面积。</p><p>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p><p>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汇报。</p><p>预设</p><p>生1:树叶一周的长度是树叶的周长。</p><p>生2:树叶表面的大小是树叶的面积。</p><p>……</p><p>师小结:周长是指封闭的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它是用恰当的长度单位去度量的(度量的时候有时需要化曲为直);面积是指封闭的平面图形(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它是用恰当的面积单位去度量的。</p><p></p><p>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p><p>(1)出示长方形。</p><p></p><p>(2)组织学生独立完成上面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p><p>(3)学生个体汇报自己的计算结果和计算方法。(着重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怎么得到的)</p><p>(4)回顾计算公式。</p><p>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p><p>长方形的面积=长×宽</p><p>4.实际操作,体验面积单位的大小。</p><p>师:同学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p><p></p><p>学生自由回答。</p><p>师:下面请同学们用纸剪出1个1平方厘米和1个1平方分米大的图形。</p><p>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选择好的作品粘贴到黑板上。</p><p>设计意图: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并结合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意义有更深层次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对面积单位有更直观地理解,为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p><p>⊙巩固练习,实践应用</p><p>1.填空。</p><p>(1)四边形有()条边,()个角。</p><p>(2)正方形的周长是它的边长的()倍。</p><p></p><p>(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8分米,它的边长是()厘米。</p><p>(4)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p><p>2.一块长方形草坪长14米,宽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p><p>(1)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p><p>(2)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订正答案。</p><p>3.下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单位:厘米)</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