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21:47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二)》教案设计有板书

<p></p><p>上课解决方案</p><p>教案设计</p><p>设计说明</p><p>《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针对这一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p><p>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p><p>在教学中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探究怎样把用“厘米”作单位的数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和把用“克”作单位的数改写成用“千克”作单位的数,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p><p>2.渗透转化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p><p>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在把低级单位的数转化成高级单位的数时,先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再转化成小数的形式,渗透了转化思想。转化思想有助于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及积累数学活动经验。</p><p>课前准备</p><p>教师准备PPT课件</p><p></p><p></p><p>学生准备直尺</p><p>教学过程</p><p>⊙激趣导入</p><p>1.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米有多长吗?用手势表示一下(学生用手势表示1米的长度),再看看我们使用的黑板有多长(学生估测黑板的长度)。要想准确地表示它的长度,需要进行测量。</p><p>2.量一量。</p><p>(1)以小组为单位测量黑板的长度。</p><p>(2)汇报结果。</p><p>组1:黑板长2米多。</p><p>组2:量出2米后还多出36厘米。</p><p></p><p>组3:量出是2.36米。</p><p>3.交代学习目标,引出新课。</p><p>师: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的意义。</p><p>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测量黑板的长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p><p>⊙探究新知</p><p>(一)探究把低级单位的数转化成高级单位的数的方法。</p><p>1.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或疑问?</p><p>(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p><p>2.小组合作学习:剩余的36厘米怎样用“米”作单位来表示呢?</p><p>3.交流汇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考虑的,在探究中运用了什么思想方法。</p><p></p><p>4.归纳学生的方法。</p><p>(1)多出36厘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1份就是1厘米,即1米=100厘米,1厘米=米。36厘米=米,也就是0.36米。</p><p>(2)在把36厘米转化成0.36米的过程中,先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再转化成小数的形式。</p><p>5.师生共同总结把低级单位的数转化成高级单位的数的方法:根据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先把低级单位前的数改写成分母是10,100,2023,…的分数,再把分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并在后面加上所要化成的高级单位的名称。</p><p></p><p>6.尝试练习。</p><p>12克=千克=()千克</p><p>500克=千克=()千克</p><p>(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汇报结果)</p><p>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获取新知,又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还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二)》教案设计有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