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看一看》导学案设计
<p><table cellspacing="0" bgcolor="transparent"><tbody><tr><td width="83"><p>课题</p></td></tr></tbody></table></p><p>看一看</p><p>课型</p><p>新授课</p><p>设计说明</p><p>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以游戏的形式为学生创设展示自己,表述自己见解的平台,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本节教学设计体现以下特点:</p><p>1.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或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情感,紧紧围绕数学与生活这一主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p><p>2.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观察,用自己的语言交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p><p>课前准备</p><p>教师准备:4个正方体多媒体课件</p><p>学生准备:4个正方体方格纸</p><p>教学过程</p><p>教学环节</p><p>教师指导</p><p>学生活动</p><p>效果检测</p><p>一、复习导入。(4分钟)</p><p>1.连一连,他们看到的分别是大象的哪一面?</p><p></p><p>2.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p><p>1.先明确四个小朋友所在的方位,再想象他们看到的画面,然后连线。</p><p>2.倾听教师导语,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p><p>1.观察一个长方体,一次最多能同时看到长方体的()个面。</p><p>二、探索新知,操作感悟。(20分钟)</p><p>1.从正面观察立体图形,画出看到的形状。</p><p>按照教材情境图的搭法搭出三种立体图形,提问:你从正面看到的都是什么形状?</p><p>(1)鼓励学生独立画一画。</p><p>(2)组织交流展示。</p><p>2.根据看到的图形,想象摆放的物体的形状。</p><p>课件出示:看看淘气画出的图形,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个物体的形状是什么样的?</p><p></p><p>(1)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不同的答案。</p><p>(2)引导学生摆一摆,验证答案。</p><p>(3)小结: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来摆立体图形可能有多种摆法。</p><p>3.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p><p>(1)课件出示教材53页中间例题的情境图。</p><p>讨论:他们三个分别是从哪个方向进行观察的,看到的应该是什么形状?</p><p>(2)提供实物,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判断、验证。</p><p>(3)组织学生完成连线。</p><p>4.画一画。</p><p>按照教材第四个例题的要求搭出立体图形,请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形状。</p><p>1.(1)依次观察每一种立体图形,独立画出自己观察到的形状。</p><p>(2)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画法,然后全班汇报交流。</p><p>2.(1)小组内讨论可能有多种情况。</p><p>(2)在小组内自由摆一摆,看一看。</p><p>(3)师生共同总结操作后的发现。</p><p>3.(1)明确三者的所在的位置,猜想他们看到的形状。</p><p>(2)通过从不同位置观察实物,进行判断、验证。</p><p>(3)在书上完成连线。</p><p>4.分别想象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图形分别是什么,再尝试在方格纸上画一画。把画好的答案在小组内交流。</p><p>2.选一选,填一填。</p><p>(1)从()面观察,看到的图形是 。</p><p>(2)从上面观察,看到的图形是()。</p><p>A.B.</p><p>(3)用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下面的立体图形。</p><p></p><p>①从()面看,看到的形状是。</p><p>②从()面看,看到的形状是。</p><p>③从()面看,看到的形状是。</p><p>3.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分别是哪个形状?在()中标出来。</p><p></p><p>三、巩固练习。(12分钟)</p><p>1.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如下图,想象一下它是由多少个正方体组成的。</p><p></p><p>2.完成教材54页2题。</p><p>1.用手中的学具搭一搭,看一看,交流各自的想法。</p><p>2.思考后回答问题。</p><p>4.下面的物体从上面看分别是什么形状?连一连。</p><p></p><p>四、全课总结。(4分钟)</p><p>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p><p>2.布置作业。</p><p>交流、汇报自己的收获。</p><br /><p>教师批注</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