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21:46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案设计

<p></p><p>上课解决方案</p><p>教案设计</p><p>设计说明</p><p>在数学课上,我们经常利用等量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单把这项知识拿出来理解,学生就会有些茫然无措。为了使学生对等量关系有直观的理解,并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这种关系,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了两个方面:</p><p>1.关注“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p><p>本节课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跷跷板导入,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借助课件直观演示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平衡和不平衡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从生活情境中感知等式,尝试用数学知识来描述情境。在不断寻找和交流中,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找到等量关系。</p><p>2.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p><p>本节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讨论、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到等量关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探究,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如在表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关系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找到各种等量关系。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p><p>课前准备</p><p>教师准备PPT课件</p><p>教学过程</p><p>⊙创设情境,导入新课</p><p>1.谈话引入。</p><p></p><p></p><p>(1)根据生活经验想象老师和学生玩跷跷板的情境,跷跷板会怎样?</p><p>(2)想办法让跷跷板平衡。</p><p>设计意图:创设和老师玩跷跷板的情境,并想办法让跷跷板平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p><p>2.观察主题图。</p><p>(课件逐一出示动物玩跷跷板的情境图)</p><p>(1)观察图上信息,想办法让跷跷板平衡。</p><p>(2)用语言描述当跷跷板平衡时谁和谁的质量是相等的。</p><p>(3)全班交流,发现1只鹅的质量相当于2只鸭子和1只鸡的质量。</p><p>3.揭示课题。</p><p>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1只鹅的质量相当于2只鸭子和1只鸡的质量”,这就是等量关系。(板书:等量关系)</p><p></p><p>设计意图:跷跷板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同时又是体现等量关系的生活原型,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等量关系。</p><p>⊙合作交流,探究新知</p><p>1.根据数据分析数量关系,探索表示等量关系的方法。</p><p>课件出示教材64页第二幅情境图。</p><p>(1)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p><p>学生看图,收集并交流发现的数学信息。</p><p>(2)根据这些信息,请你表示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关系。</p><p>提示:可以用画图或文字的形式表示这些等量关系。</p><p>师:哪两个人的身高有关系?</p><p>(同桌交流,全班汇报)</p><p>预设生1:画图表示如下:</p><p></p><p>生2:我用式子表示,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p><p></p><p>2.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同学找出了这样的等量关系,你能看懂吗?</p><p>①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p><p>②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p><p>③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