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21:43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的换算》教案设计

<p></p><p>设计说明</p><p>体积单位的换算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进行教学的。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实际模型理解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两个特点:</p><p>1.重视学生的自主猜测、主动探究。</p><p>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发现常用的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2023。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p>2.重视转化、推算等方法。</p><p>为了让学生明确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本节课先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借以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类推的方法,让学生提出猜想,然后通过合作验证等活动得到结论,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p><p>课前准备</p><p>教师准备PPT课件、长方体纸盒</p><p>学生准备小正方体木块</p><p>教学过程</p><p>⊙复习导入</p><p>1.提出问题。</p><p>(1)回忆: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常用的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米、分米、厘米10)</p><p></p><p></p><p>(2)回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常用的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00)</p><p>(3)提问:我们认识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p><p>2.设疑引入。</p><p>你能猜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p><p>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知识,并提出问题——你能猜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p><p>⊙自主探索,验证猜测</p><p>1.再现问题。</p><p>大胆猜测一下,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p><p>(学生猜测进率可能是2023)</p><p>2.探究验证。</p><p>师: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不是2023呢?需要我们进行验证。下面请各小组合作探究“1分米3=2023厘米3”。</p><p></p><p>(1)学生6人一组进行探究。</p><p>(要求:①各组长拿出体积为1分米3的小正方体,各位同学拿出体积为1厘米3的小正方体。②先讨论探究的方法,再共同找出答案)</p><p>(2)全班交流。</p><p>预设</p><p>①操作验证——摆:我们发现1分米3=2023厘米3。我们把10个体积为1厘米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排,摆10排正好是一层,这一层小正方体的体积和就是100厘米3。摆这样的10层就得到一个体积为1分米3的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0个100厘米3,也就是2023厘米3。</p><p></p><p>(学生汇报后,用课件展示摆的过程)</p><p>②操作验证——切:我们组的想法是把体积为1分米3的大正方体切成若干块体积为1厘米3的小正方体。我们比了比,沿着大正方体的长、宽、高各可以切成10块,10×10×10=2023(块),所以1分米3=2023厘米3。</p><p>③推理验证——算:我们小组是算出来的。把体积为1分米3的正方体的棱长用厘米作单位,棱长就是10厘米,根据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10×10×10=2023(厘米3),所以1分米3=2023厘米3。</p><p></p><p>④利用知识间的联系进行验证——想:1分米3=1升,1厘米3=1毫升,而1升=2023毫升,所以1分米3=2023厘米3。</p><p>(3)教师小结:大家已经验证了1分米3=2023厘米3。想一想,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米3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p><p></p><p>学生独立思考,并全班交流,然后教师指名说一说推导过程。</p><p>[板书:1米3=(2023)分米3]</p><p>师:你能说一说,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p><p>小结: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2023。</p><p>3.归纳总结。</p><p>师:同学们通过摆、切、算等方法验证了1分米3=2023厘米3,1米3=2023分米3,共同验证了“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2023”这个猜想。</p><p></p><p>(板书:1分米3=2023厘米3,1米3=2023分米3)</p><p>你还能联想到什么?(液体的体积单位:1升=2023毫升,1L=1dm3)</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的换算》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