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教案教学设计
<p></p><p>设计说明</p><p>《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两点:</p><p>1.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p><p>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具有很强的直观依赖性,而图形的外显性属性特征比较容易感知,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触摸、测量、类比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并建立1厘米3、1分米3、1米3的实际大小的体积观念,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积累经验,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另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三个体积单位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并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p><p>2.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p><p>在认识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新知教学中,采用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首先引导学生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举例子,认识并学习1厘米3。然后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认识1厘米3的方法在小组内自主活动,认识1分米3,最后认识1米3。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尝试的兴趣。</p><p></p><p></p><p>课前准备</p><p>教师准备PPT课件、1厘米3和1分米3的正方体模型、一块小橡皮擦、一瓶墨水、一个粉笔盒、一个骰子、一粒花生、三根米尺、量杯、纸杯、酒瓶、饮料瓶</p><p>学生准备若干个1厘米3和1分米3的正方体模型、收集的几种瓶子、针筒</p><p>教学过程</p><p>第1课时体积单位</p><p>⊙复习旧知,引入新课</p><p>1.复习旧知。</p><p></p><p>师:我们以前学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有哪些?</p><p>(生回答,师板书)</p><p>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p><p>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p><p>将一块小橡皮擦、一瓶墨水、一个粉笔盒放在讲台上。</p><p>师:请按体积的大小将它们排列起来。</p><p>(生汇报)</p><p>2.引入新课。</p><p>师:物体有大有小,如果要测量它们的体积,也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像计量长度有长度单位,计量面积有面积单位,计量体积就需要有体积单位。(板书:课题体积单位)</p><p>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然后引出体积单位,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区别,同时让学生明确统一体积单位的重要性。</p><p>⊙操作感知,获取新知</p><p>1.认识体积单位。</p><p>(1)认识1厘米3。</p><p></p><p>①出示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让学生动手量一量棱长,明确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厘米3。</p><p>②得出结论: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记作1厘米3(cm3)。</p><p>③摸一摸: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下1厘米3的大小。</p><p>做一做:用橡皮泥切出一个1厘米3的正方体。</p><p>看一看:小组内拼一拼2厘米3、4厘米3,感受一下有多大。</p><p></p><p>④举例:找找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厘米3?</p><p>(反馈:一个骰子、一粒花生等物体的体积接近1厘米3)</p><p>(2)认识1分米3。</p><p>师:刚才我们通过摸一摸、量一量、举例子等方法认识了1厘米3,我们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认识1分米3呢?</p><p>①出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明确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分米3。</p><p></p><p>②用硬纸板做一个1分米3的正方体盒子,摸一摸,感受一下1分米3的大小。</p><p>③举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分米3?</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