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设计有板书
<p></p><p>教案设计</p><p>设计说明</p><p>本节课本着“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贯穿课堂的始终”的原则,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通过研究、讨论、操作,从而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p><p>1.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p><p>在教学设计中,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个问题的解决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跨越,只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所以在把长方体的展开图展现在学生面前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的思维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p><p>2.以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p><p>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动手展开长方体,展示出6个面。通过对比长方体与其展开图,深刻地体会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之和就是它的表面积,掌握长方体6个面之间的关系,抓住推导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关键,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究性的学习习惯,培养创新意识。</p><p>课前准备</p><p>教师准备PPT课件、长方体纸盒</p><p>学生准备长方体纸盒、剪刀</p><p>教学过程</p><p>⊙创设情境,激趣引入</p><p></p><p></p><p>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p><p>手工课上,同学们要做一个长方体包装盒,老师提出了制作要求:长是7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3厘米。做一个这样的长方体包装盒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呢?(学生交流)</p><p>2.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长方体的表面积。</p><p>设计意图:在新课的开始,创造一个动手操作的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出新知,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p><p>⊙启发引导,探究新知</p><p>1.建立长方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p><p>(1)课件出示长方体纸盒(6个面都是长方形),提出探究问题。</p><p></p><p>①把这个长方体纸盒展开后,在展开图上你能找到长方体纸盒的各个面吗?</p><p>②你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展开后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吗?</p><p>(2)组织学生四人一组,展开长方体纸盒并做好标注。</p><p>(3)学生展示长方体纸盒的展开图,说明每个长方形与原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p><p>方法一全部拆开,把相对的面摆放在一起组成三大部分。</p><p></p><p>方法二把长方体纸盒剪成面积相等的两大部分。</p><p></p><p>方法三把长方体纸盒的6个面剪成上、下面和4周三部分。</p><p></p><p>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把长方体展开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培养空间观念,为下面探究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作铺垫。</p><p>2.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p><p></p><p>(1)课件出示例题:做一个这样的包装盒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单位:cm)</p><p></p><p>(2)理解概念。</p><p>①思考:求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就是求什么。(所有面的面积之和)</p><p>②呈现概念: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叫作它的表面积。</p><p>(3)探究算法。</p><p>①思路点拨:求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就是求这个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总和是多少,也就是求它的表面积。</p><p>②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p><p>③算法展示。</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