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面的旋转》导学案设计
<p><table cellspacing="0"><tbody><tr><td width="127"><p>课题</p></td></tr></tbody></table></p><p>面的旋转</p><p>课型</p><p>新授课</p><p>设计说明</p><p>本课时的教学活动主要是结合面的旋转的知识学习圆柱、圆锥的特征,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课时的教学在设计上有如下特点:</p><p>1.重视数学方法的迁移。</p><p>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使学生在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知识的同时,联想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方法与认识圆柱、圆锥的方法的一致性,使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更有目的性。</p><p>2.重视直观教学的作用。</p><p>引导全体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还把点、线、面的运动过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p><p>课前准备</p><p>教师准备:圆柱和圆锥模型多媒体课件</p><p>学生准备:用纸片和小棒粘好的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及半圆形的小旗直尺平板</p><p>教学过程</p><p>第1课时面的旋转(1)</p><p>教学环节</p><p>教师指导</p><p>学生活动</p><p>效果检测</p><p>一、复习导入。(4分钟)</p><p>1.课件出示一些学过的立体图形,组织学生说一说立体图形的名称及特征。</p><p>2.引导学生试着将这些图形分类,抓住平面立体图形与曲面立体图形的区别,导入新课。</p><p>1.回顾、交流。</p><p>2.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p><p>1.填空。</p><p>(1)长方体有()个面,()条棱和()个顶点。</p><p>(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作长方体的()、()、()。</p><p>二、初步感知,建立表象。(15分钟)</p><p>1.组织学生观察教材2页上面的3幅情境图,汇报自己的发现。</p><p>2.组织学生快速转动学具小旗,并认真观察,交流发现。</p><p>1.观察、思考、讨论、汇报。</p><p>(1)蜈蚣形风筝的小节连起来形成一条线;雨刷扫动起来形成扇形;旋转门转起来形成圆柱。</p><p>(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p><p>2.操作、感受。</p><p>小组合作,快速转动手中的学具小旗并认真观察,总结发现。</p><p>(1)长方形小旗旋转起来形成的立体图形是圆柱。</p><p>(2)半圆形小旗旋转起来形成的立体图形是球。</p><p>(3)直角三角形小旗旋转起来形成的立体图形是圆锥。</p><p>(4)直角梯形小旗旋转起来形成的立体图形是圆台。</p><p>2.选择。</p><p>(1)流星在夜空中划过形成了()。</p><p>A.一条线</p><p>B.一个面</p><p>C.一个体</p><p>(2)点动成(),线动成(),面动成()。</p><p>A.面B.体C.线</p><p>(3)以长方形的宽为轴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个()。</p><p>A.圆锥B.圆柱</p><p>C.长方体D.正方体</p><p>三、合作探究,明确特征。(10分钟)</p><p>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圆柱、圆锥的特征。</p><p>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点汇报收获。</p><p>3.引导学生总结圆柱、圆锥的特征。</p><p>4.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形状是圆柱或圆锥的物体。</p><p>1.动手操作,利用圆柱、圆锥形的实物,采用看、滚、剪、切、摸、量等方法感知圆柱、圆锥的特征。</p><p>2.汇报对圆柱、圆锥的认识。</p><p>3.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圆柱、圆锥的特征。</p><p>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一个面是曲面。</p><p>圆锥:由一个圆面和一个曲面组成。</p><p>4.联系实际,自主举例。</p><p>3.判断。</p><p>(1)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p><p>(2)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的物体一定是圆柱。()</p><p>(3)圆柱的两个底面的直径相等。()</p><p>四、巩固深化。(8分钟)</p><p>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3页“练一练”1题。</p><p>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3页“练一练”2题。</p><p>1.学生先通过想象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p><p>2.结合生活中的物体或想象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p><br /><p>五、归纳总结。(3分钟)</p><p>引导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p><p>谈谈本节课的收获。</p><br /><p>教师批注</p><br /><br /><br /><p>第2课时面的旋转(2)</p><p>教学环节</p><p>教师指导</p><p>学生活动</p><p>效果检测</p><p>一、复习导入。(4分钟)</p><p>1.组织学生交流已掌握的圆柱和圆锥的特征。</p><p>2.导入新课。</p><p>1.交流圆柱、圆锥的特征。</p><p>2.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p><p>1.填空。</p><p>(1)圆柱有()个底面,是()形;()个侧面,是()面。</p><p>(2)圆锥有()个底面,是()形;()个顶点。</p><p>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28分钟)</p><p>活动一自学,认识圆柱、圆锥的各部分名称。</p><p>1.组织学生自学教材圆柱、圆锥各部分名称的相关内容。</p><p>2.组织学生在圆柱直观图上标出各部分名称。</p><p>活动二圆柱和圆锥高的测量。</p><p>1.引导学生自学教材中提供的测量高的方法。</p><p>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测量圆柱与圆锥的高。</p><p>3.组织学生操作演示,并指名操作最优秀的小组进行全班演示。</p><p>4.组织学生总结测量圆柱和圆锥的高时的注意事项。</p><p>活动一</p><p>1.自学,认识圆柱、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同桌间相互交流。</p><p>汇报: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有一个曲面叫作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圆柱有无数条高。</p><p>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一个顶点。</p><p>2.动手操作,在直观图上标出各部分名称。</p><p>活动二</p><p>1.自学教材中圆柱和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p><p>2.小组合作测量手中圆柱与圆锥形学具的高。</p><p>3.优秀小组进行全班操作演示,其他小组评议并改进自己操作不当的地方。</p><p>4.交流、汇报测量圆柱和圆锥的高时注意的事项。</p><p>2.判断。</p><p>(1)圆柱只有1条高。()</p><p>(2)圆锥只有1条高。()</p><p>3.填一填。</p><p></p><p></p><p>4.测一测圆柱、圆锥形学具的高。</p><p>三、巩固练习。(5分钟)</p><p>测量手中其他圆柱和圆锥形实物的高度。</p><p>独立操作并汇报。</p><br /><p>四、课堂总结。(3分钟)</p><p>引导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p><p>谈谈本节课的收获。</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