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过河》导学案教学案设计
<p>第一单元混合运算</p>3过河导学案设计 <table cellspacing="0"><tbody><tr><td width="79"><p>课题</p></td><td width="178"><p>过河</p></td><td width="180"><p>课型</p></td><td width="172"><p>新授课</p></td></tr><tr><td width="79"><p>设计说明</p></td><td colspan="3" width="529"><p>使学生认识小括号,了解小括号的作用,会恰当地使用小括号,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教学设计如下:</p><p>1.精心构思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p>在新课开始之前,课件出示“()”,并进行简要介绍,但暂时不点明小括号的作用,使学生对小括号产生一定的神秘感,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埋下伏笔。</p><p>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提问环节。</p><p>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落到实处,提高探究的效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每一个探究环节,提出能引起学生思考、指导探究方向的问题,使学生顺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探究的成就感。</p></td></tr><tr><td width="79"><p>课前准备</p></td><td colspan="3" width="529"><p>教师准备:PPT课件关于小括号由来的资料</p><p>学生准备:关于小括号由来的资料</p></td></tr><tr><td colspan="4" width="609"><p>教学过程</p></td></tr><tr><td colspan="4" width="609"><p>第1课时过河(一)</p></td></tr><tr><td width="79"><p>教学环节</p></td><td width="178"><p>教师指导</p></td><td width="180"><p>学生活动</p></td><td width="172"><p>效果检测</p></td></tr><tr><td width="79"><p>一、激趣引入。(5分钟)</p></td><td width="178"><p>1.课件出示“()”。</p><p>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符号吗?能说出它的名字吗?</p><p>2.简介小括号,导入新课:这个符号叫小括号,它是荷兰人吉拉特最先开始使用的。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小括号的作用并学习使用小括号解决问题。(板书课题)</p></td><td width="180"><p>1.观察课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p><p>2.倾听教师的讲述,初步认识小括号,准备学习新课。</p></td><td width="172"><p>1.脱式计算。</p><p>12+24÷8</p><p>54÷6+9</p><p>35÷7-5</p><p>8+18÷9</p></td></tr><tr><td width="79"><p>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20分钟)</p></td><td width="178"><p>1.课件出示教材8页情境图,引导学生收集数学信息。</p><p>2.课件出示教材8页第二个问题: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p><p>(1)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p><p>(2)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算式?</p><p>(3)组织学生汇报,展示解题方法。</p><p>3.了解小括号的作用。</p><p>(1)出示学生的错误算式:29+25÷9,请大家讨论:这样列式对不对,为什么?</p><p>(2)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算式里,如果要先算加法,再算除法应该怎么办?</p><p>(3)引出小括号: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要请出刚才我们认识的一个帮手——小括号,算式里用小括号括上的部分就要先算。</p><p>(4)组织学生进行脱式计算,体会运算顺序。</p><p>4.课件出示问题: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组织学生独立完成。</p><p>5.组织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小括号的用法。</p></td><td width="180"><p>1.观察情境图,读出情境图中的每一条信息,并加以理解。</p><p>2.(1)了解要解决的问题,根据题意筛选有用的信息,明确: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信息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一条大船坐学生9人。</p><p>(2)分组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式。</p><p>(3)将自己的解题方法向全班汇报,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p><p>3.(1)观察算式,明确:如果这样列式,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而根据题意应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人乘船,即求男生与女生的人数和,再用总人数除以9,也就是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所以这样列式不对。</p><p>(2)针对教师的提问展开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p><p> (3)观察加上小括号以后的算式,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以及每一部分表示的实际含义。</p><p>(4)独立完成脱式计算,掌握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p><p>4.了解要解决的问题,独立收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并尝试列出带小括号的综合算式。</p><p>5.明确小括号的作用是改变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知道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p></td><td width="172"><p>2.填一填。</p><p>(1)小括号能改变混合运算的()。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里面的。</p><p>(2)算式(18+17)÷5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法,再算()法。</p><p>3.判断。</p><p>(1)算式35÷7-2与35÷(7-2)的得数相同。()</p><p>(2)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p><p>(3)小括号的作用是改变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p><p>(4)一个算式里,如果先算加法,再算乘法,说明这个算式里一定有小括号。()</p><p>4.脱式计算。</p><p>4×(56-48)</p><p>(32+16)÷8</p><p>72÷(21-12)</p><p>(100-73)÷9</p><p>5.李奶奶家有15只花鸡和17只黑鸡,每8只鸡装在一个笼子里,一共需要多少个笼子?</p></td></tr><tr><td width="79"><p>三、巩固练习。(10分钟)</p></td><td width="178"><p>1.解决下列问题。</p><p>(1)三(1)班有男生18人,女生24人,每6人分成一个小组,一共能分成多少个小组?</p><p>(2)一种日记本,原价每本6元,现在每本降价2元,乐乐有24元,现在可以买多少本日记本?</p><p>2.组织学生汇报、展示答案,并订正。</p></td><td width="180"><p>1.独立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并尝试用带小括号的综合算式解决问题。</p><p>2.组长对本组学生的算法进行收集整理,向全班汇报,集体订正。</p></td><td width="172"><p>6.给下面的算式加上小括号,使等号左右两边相等。</p><p>6+39÷5=9</p><p>63-36÷9=3</p><p>25÷9-4=5</p></td></tr><tr><td width="79"><p>四、全课总结。(5分钟)</p></td><td width="178"><p>1.引导学生说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p><p>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p></td><td width="180"><p>谈谈本节课的收获。</p></td><td width="172"> </td></tr><tr><td width="79"><p>教师批注</p></td><td width="178"> </td><td width="180"> </td><td width="172"> </td></tr><tr><td width="79"><p>板书设计</p></td><td colspan="3" width="529"><p>过河(一)</p><p>()……小括号</p><p>作用:改变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p><p>(29+25)÷954÷(9-3)</p><p>=54÷9=54÷6</p><p>=6(条)=9(条)</p><p>算法:先算小括号里面的。</p></td></tr><tr><td colspan="4" width="609"><p>第2课时过河(二)</p></td></tr><tr><td width="79"><p>教学环节</p></td><td width="178"><p>教师指导</p></td><td width="180"><p>学生活动</p></td><td width="172"><p>效果检测</p></td></tr><tr><td width="79"><p>一、谈话导入。(3分钟)</p></td><td width="178"><p>1.提问:在一个算式里,既有除法,又有减法,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我们想改变这样的运算顺序,应该请谁来帮忙?</p><p>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还要请小括号来帮我们解决问题。</p></td><td width="180"><p>1.注意倾听,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明确: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减法。要改变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应该请小括号来帮忙。</p><p>2.初步了解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p></td><td width="172"><p>1.连一连。</p><p>(5+27)÷420</p><p>90-(45+25)8</p><p>8×9-2023</p><p>(78-50)÷74</p></td></tr><tr><td width="79"><p>二、自主学习,掌握新知。(20分钟)</p></td><td width="178"><p>1.自学教材9页“试一试”的第一个问题。</p><p>(1)课件出示情境图及问题。</p><p>(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及要求。</p><p>第一:理解题意,收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并理解每条信息的含义;</p><p>第二:了解要解决什么问题;</p><p>第三: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p><p>第四:独立列式计算。</p><p>2.组织学生交流思考的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p><p>3.出示算式(70-46)÷8,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实际问题可以用这个算式来解决?</p><p>范例:妈妈有70元,买一桶豆油花去46元,剩下的钱买了8袋精盐,每袋精盐多少元?</p></td><td width="180"><p>1.(1)观察情境图,了解要求的问题。</p><p>(2)阅读自学提示,根据提示按步骤独立解决问题。</p><p>2.展示算法。</p><p>(1)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p><p>(2)说说算式每一部分的实际含义。</p><p>(3)说说所列算式的运算顺序。</p><p>3.将原题中的乘车情境换成生活中的其他情境。如一本书有70页,已经看了46页,余下的想用8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几页?</p></td><td width="172"><p>2.为下面的算式选择恰当的情境。(填序号)</p><p>(1)(3+4)×5()</p><p>(2)(45-25)÷5()</p><p>(3)70-(23+17)()</p><p>A.芭比娃娃的上衣3元,裤子4元,买5套芭比娃娃的衣服需要多少元?</p><p>B.一本书有70页,小松上午看了23页,下午看了17页,还有多少页没看?</p><p>C.小华有45元,买词典花了25元,剩下的钱都买5元一本的日记本,能买多少本?</p><p>3.解决问题。</p><p>一辆大卡车每次能运15吨煤,一辆三轮车每次能运2吨煤,学校有25吨煤,用大卡车运一次之后,剩下的都由三轮车来运,需要运几次?</p></td></tr><tr><td width="79"><p>三、巩固练习。(12分钟)</p></td><td width="178"><p>1.解决下列问题。</p><p>(1)一个大桶能装56千克白酒,一个小桶能装6千克白酒,某商店有80千克白酒,装满一个大桶后,可以装满几个小桶?</p><p>(2)这个算式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p><p>2.引导学生交流,明确正解。</p></td><td width="180"><p>1.(1)独立思考,解决问题。</p><p>(2)寻找生活中的实例,在小组内交流。</p><p>2.将自己的解题方法与联想到的实例在全班展示,纠正错误的答案。</p></td><td width="172"><p>4.说一说,下面的算式能解决哪些问题?(举出两个例子)</p><p>(75-35)÷8</p></td></tr><tr><td width="79"><p>四、全课总结。(5分钟)</p></td><td width="178"><p>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p><p>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p></td><td width="180"><p>谈谈本节课的收获。</p></td><td width="172"> </td></tr><tr><td width="79"><p>教师批注</p></td><td width="178"> </td><td width="180"> </td><td width="172"> </td></tr><tr><td width="79"><p>板书设计</p></td><td colspan="3" width="529"><p>过河(二)</p><p></p><p>(70-46)÷8</p><p>=24÷8</p><p>=3(辆)</p><p>答:至少需要3辆小车。</p></td></tr></tbody></table><p>北师大, 小学数学, 教学</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