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20:22

小学数学公开课《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p>一、教学目标</p><p>(一)知识与技能</p><p>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掌握和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p><p>(二)过程与方法</p><p>通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p>(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p><p>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p><p>【目标解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实际上已经接触过这类问题,可用归一、归总和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这里主要是学习用正比例知识来解答,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进行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做好准备。同时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p><p>二、教学重难点 小学数学公开课《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_课堂实录</p><p>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p><p>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p><p>三、教学准备</p><p>课件。</p><p>四、教学过程</p><p>(一)复习回顾</p><p>1.说说正比例、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p><p>2.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p><p>(1)已知 A÷B=C。</p><p>当A一定时,B和C( )比例;</p><p>当B一定时,A和C( )比例;</p><p>当C一定时,A和B( )比例。</p><p>(2)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数量的关系。</p><p>(3)总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p><p>(二)探究新知,培养能力</p><p>1.提出问题。</p><p>教师:看来同学们能正确判断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了,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比例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p><p>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5。思考: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p><p>教师:你能利用数学知识帮李奶奶算出上个月的水费吗?</p><p>2.解决问题。</p><p>(1)学生尝试解答。</p><p>(2)交流解答方法,并说说自己的想法。</p><p>教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的?</p><p>预设1:</p><p>28÷8×10</p><p>=3.5×10</p><p>=35(元)</p><p>(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出10吨水需要多少钱)</p><p>预设2:</p><p>10÷8×28</p><p>=1.25×28</p><p>=35(元)</p><p>(也可以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p><p>教师:谁和这位同学的方法一样?</p><p>3.激励引新。</p><p>教师: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进行解答。(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p><p>课件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p><p>(1)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和() ,说说变化情况。</p><p>(2)()一定,()和()成()比例关系。</p><p>(3)用关系式表示是( )。</p><p>(4)集体交流、反馈。</p><p>板书:</p><p>教师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p><p>(5)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方程)。</p><p>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p><p>反馈学生解题情况。</p><p>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p><p>28 :8 =x:10 或 ()</p><p>8x=28×10</p><p>x=280÷8</p><p>x=35</p><p>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p><p>(6)将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进行检验。</p><p>教师:你认为李奶奶用了10吨水的水费为35元钱,这个答案符合实际吗?你是怎么判断的?</p><p>(7)学生交流,汇报。</p><p>4.变式练习。</p><p>教师: 刚才我们用归一法和比例法帮李奶奶解决了水费的问题,同学们真不简单,瞧!王大爷又遇到了什么问题呢?(出现下面的练习)</p><p>张大妈: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p><p>(1)比较一下此题和例5有什么联系和区别?</p><p>(2)学生独立用比例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指名板演。(教师巡视)</p><p>(3)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p><p>5.概括总结。</p><p>教师:刚才我们用正比例知识帮李奶奶和王大爷解决了生活中的水费问题,请大家回忆一下解题思路,再想一想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p><p>学生讨论交流,汇报。</p><p> (1)分析找出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p><p> (2)判断它们是否是正比例关系。</p><p> (3)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p><p> (4)最后解比例。</p><p> (5)检验作答。</p><p>教师总结:同学们不但会解决问题,而且还善于归纳总结方法。就像大家想的那样,先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关系,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并检验作答。</p><p>(三)巩固练习</p><p>1.只列式不计算。</p><p>(1)一个小组3天加工零件189个,照这样计算,9天可加工零件x个。</p><p>(189:3=x:9)</p><p>(2)小明买了4支圆珠笔用了6元。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x元钱。</p><p>(x:3=6:4)</p><p>2.用正比例解决问题。</p><p>(1)小兰的身高1.5米,她的影长是2.4米。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一棵树的影子长是4米,这棵树有多高?</p><p>(2)小红计划每天跳绳600下,2分钟跳了240下,照这样计算,还要跳多少分钟才能完成计划?</p><p>(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p><p>同学们,谁来说说,上了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数学公开课《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