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9:52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p>教材分析:</p><p>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p><p>。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集合圈分</p><p>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p><p>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p><p>教学要求:</p><p>1、 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p><p>2、 能借助直观图,利用几何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p><p>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p><p>3、 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p><p>第一课时集合</p><p>课题 教材第104-105页。 课型 新课</p><p>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圈的产生过程。</p><p>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p><p>思想,进而形成策略。</p><p>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p><p>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p><p>教学难点 对重叠部分的理解。</p><p>教具准备 课件。</p><p>教</p><p>学</p><p>过</p><p>程 教学设计 个性化调整或反思</p><p>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p><p>师:老师先给大家出一道脑筋急转弯: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3</p><p>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p><p>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高见。</p><p>师:大家的猜测都有自己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暂时老师还不想告诉你们,我想通过下面的活动,大家一定</p><p>能自己找到答案的。</p><p>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p><p>1、教学例1.</p><p>1方法一。</p><p>师:学校准备从每个班中选几名热爱运动的学生参加体育训练,为下学期的校运动会做准备。下面是三(1)班参加</p><p>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出示第104页表格)</p><p>师:数一数,参加跳绳的有几位同学?参加踢毽的有几位同学?</p><p>生:参加跳绳的有9人,参加踢毽的有8人。师:那么,参加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几位同学?你会计算吗?</p><p>学生可能回答;</p><p>一共有17人,9+8=17(人)。</p><p>可是,参加这两项活动的没有17人呀。</p><p>我发现有的人两项活动都参加了。</p><p>应该是一共有14人参加了,算式是9+8=14(人)。</p><p>……</p><p>师:到底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有人说一共是14人呢?为什么要减去3呢?</p><p>生:因为有3个人重复了。</p><p>生:因为这3个人及参加了跳绳,又参加了踢毽。</p><p>生:因为跳绳的9人里面有这3个人,踢毽的8人里面也有这3个人,所以计算的时候就不能是9+8=17(人),还应该减</p><p>去3人,所以是9+8-3=14(人)。</p><p>生:因为9+8就把这3个人重复算了,也就是多算了一遍,所以要减掉3人。</p><p>师:同学们的发言真是精彩,报名参加校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呢?</p><p>生:14人。</p><p>2、方法二。</p><p>师:为了能使同学们更方便的看清楚,我们把一项活动演示一遍,请班里的14名同学分别对应的替代其中一人,自己</p><p>选一个替代的对象吧。</p><p>班内的14名学生分别选定自己要替代的人。</p><p>师:请报名参加跳绳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左边,报名参加踢毽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右边。</p><p>“参与报名”的学生活动,站到相应的位置。师:杨明、刘红、李芳你们怎么还不站好呀?</p><p>生:不知道站哪边。</p><p>师:哦?为什么?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p><p>生:因为他们两厢运动都参加了,站左边不行,站右边也不行。</p><p>师:请同学们来说说,他们应该怎么站比较好?</p><p>生:站中间。</p><p>三位同学都站到了讲台的中间。</p><p>师:那左边、右边、中间分别表示什么?</p><p>生:左边表示参加跳绳的同学,右边表示参加踢毽的同学,中间就是两种训练都参加的同学。</p><p>3、方法三。</p><p>师:谁能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一下刚才看到的情形?</p><p>学生组内讨论,画出自己设计的图来,教师巡视观察了解情况并及时指导创作。</p><p>分组展示自己设计的图画,并介绍自己的创意或想法。</p><p>学生可能会说:</p><p>生1:我觉得左边的同学是代表参加跳高的,应该圈在一起;右边的同学代表参加跳远的,他们也应该圈在一起;中</p><p>间的同学再画一个圈。</p><p>师:这样的话,能不能让大家一看就知道中间的是及参加了跳绳的,又参加了踢毽的呢?再想想,看还没有没更好的</p><p>画法。</p><p>生2:中间的同学也应该和左边的圈在一起,因为他们也参加了跳绳的呀。</p><p>生3:那我还说中间的还可以圈到右边呢,他们还参加了踢毽呢。</p><p>师:那就按你们说的试试吧。</p><p>学生动手试着画图,并向全班展示。</p><p>4、方法四。</p><p>师:看图,说说每一部分分别表示什么?</p><p>生:左边,表示只参加跳绳的;右边,表示只参加踢毽的;中间即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的。</p><p>师:你能列式计算这两个小组的人数吗?</p><p>生:9+8-3=14(人)</p><p>生:(8-3)+3+(9-3)=14(人)</p><p>三、总结提升。</p><p>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都很出色,谁愿意来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p><p>学生自己交流各自的收获。</p><p>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p><p>四、课堂作业。</p><p>1、同学们去春游,带面包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7人,既带面包又带水果的有48人。参加春游的同学一共与多少人?</p><p>2、三年级有20个同学参加竞赛,其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15人,参加作文竞赛的有11人。</p><p>(1)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p><p>(2)只参加数学竞赛的有几人?</p><p>(3)只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p><p>逻辑推理, 教学, 数学, 能力, 信息</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