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9:39

数学与生活:成都9岁学生纠错奥赛名题

<p><strong>导读:</strong>拿来主义,是我们大家的通病,特别是很多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我们大多只是接受传承,却从未思考:这是为什么?说明我们缺乏怀疑精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怀疑,只是我们懒得去求证,就得过且过了。这时候,数学网小编末宝忍不住问一句;若是一道数学题,自己的答案跟书本给出的标准答案不一样,你会怎么办?会质疑它吗?还是本能的觉得自己错了。</p><p>大部分学生选择改正,而成都高新区西芯小学一名9岁男孩罗弋却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推翻了所谓的正确答案。而在求证的过程中,家长发现这道题不仅考倒了电子科大、同济大学等高校的数学高材生,更是作为两届奥赛的考题出现,其错误答案被出版社沿用5年无人察觉。</p><p>联系生活实际学知识5次沟通出版社纠正答案</p><p>“150盏亮着的电灯,各有一个拉线开关控制,被顺序编号为1,2,3,4,…,150。将编号为3的倍数的灯的拉线各拉一下,再将编号为5的倍数的拉线各拉一下,拉完后亮着的灯数为几盏?”这是一道考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思维数学题,今年暑假,才上完三年级的罗弋在做四年级的数学竞赛题集《培优新帮手》时遇到此题,算出答案“90”与标准答案“80”不符,妈妈陈群只当儿子错了。</p><p>“妈妈我没有错!”罗弋没有见过拉线电灯,但他猜想应该就像餐馆里的电风扇一样,拉一下转起来,再拉一下停下来。“所以3和5倍数重叠的十盏灯因为拉了两下又亮起来,最后的答案就应该在80的基础上再加10。”</p><p>罗弋的爸爸是同济大学的高材生,第一次用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方法也算出是80,听了罗弋的解释后,才恍然大悟又加上10。令人咋舌的是,陈群上网一搜才发现,这道题竟是奥赛“名题”,分别在2023年和2023年的奥数考试中出现,而网上的答案清一色是80,这才让陈群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必须要联系权威部门纠错。</p><p>起初,一个9岁小孩的答案并没有引起青少年世奥赛组委会的重视。“一听孩子没参加过奥数比赛就质疑答案有误,组委会连说没资格纠正,叫我们去找出版社。”9月28日,陈群不得不联系出版《培优新帮手》的崇文书局。记者看到,在3次邮件、4次电话沟通过程中,出版社在请主编和多名编者重新做题后,认为“此题有解题步骤,属于思路错误”,依然坚持旧答案,并建议孩子去网上搜索解题步骤。陈群不甘心,她发出两封纠错邮件,将罗弋的推演思路和指出的常识性问题告知编辑。</p><p>终于,在10月20日上午,陈群收到崇文书局编辑室主任许举信的邮件“我们将孩子的思路和答案反馈给主编和多名编者,在重新审视这道题后惊讶地发现孩子的思路和答案确实是正确的”。编辑部承诺将在相关权威杂志发表声明,并在以后的出版中使用罗弋的答案。许举信分析了造成5年无人纠错的原因,“大人在解此题时都会用到公倍数,罗弋没有学过,只能用常识去解答。但这道题对小孩来说难度很大,通常他们的答案都来自于老师、家长和标准答案。”</p><p>错误是理性昏睡时的产物,那么怎样保证理性常惺不惫,从而克服伪真理,得到真理?起码原则是“使用你的怀疑精神”。更多数学资讯,敬请期待数学网。</p><p class="p"><b>末宝带你游数学:</b></p><p class="p">高三复习计划:数学各阶段复习要点</p><p class="p">每日一练:2023高考数学真题第25题分析</p><p class="p">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要懂得安排和取舍</p><p class="p"><u><span>高一数学必修</span>4<span>:框架与整体知识点概括</span></u></p><span></span>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数学与生活:成都9岁学生纠错奥赛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