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一上《认识图形》教案
<p>教学目标:</p><p>1.知识与技能:能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p><p>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p><p>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四种图形的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种图形的本质特点;</p><p>教学重点:</p><p>1、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p><p>2、能利用所学知识拼摆图案。</p><p>学具准备:</p><p>1、积木各小组一套;</p><p>2、供折叠用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人一张;</p><p>3、供学生拼图用的色卡纸及各种图形每小组一张。</p><p>教学过程:</p><p>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p><p>1、猜谜语(课前):让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谜语给大家猜一猜,然后教师提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小家伙,木脑袋,要说他的本领可不小,造房、造桥样样行,小朋友们喜欢他。”(积木)</p><p>2、导入:你们喜欢玩积木吗?喜欢的小朋友请举手?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是来玩积木,而是看积木;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块积木。挑好的请举手?</p><p>(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积木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p><p>二、实践活动,激发兴趣</p><p>1、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p><p>(1)活动:请你把手中积木的面摸一摸,你能把你摸的面用水彩笔描在这张白纸上吗?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描得又快又好!</p><p>(2)展示:你能把你描的图形给大家看一看吗?抽学生的作品帖在黑板上,然后问:“有没有和这些图形不一样的?”帖出不同形状的</p><p>(3)认识揭题:请看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小朋友们描下来的,你们看的清楚吗?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把他们放大到了屏幕上。你认识吗?一边认识,一边出示:正方形 长方形 三角形 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些图形。出示课题:认识图形</p><p>(4)联系实际: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学生自由说。</p><p>2、认识特点</p><p>(1)观察交流:刚才小朋友们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现在请你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形。想一想,他们有什么特点?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图形,找一找他的特点,先在小组里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巡视,了解情况。</p><p>(2)汇报:a:哪个小朋友能勇敢地站起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选择的图形有什么特点?</p><p>b:哪个小朋友选择的图形和他不一样?自由说,适当表扬。(正方形方方正正的,长方形扁扁的,三角形尖尖的,圆形圆圆的。)</p><p>(3)比一比</p><p>a:你觉得在这些图形里面,有哪些图形长得比较相似?(长方形和正方形)</p><p>b:它俩有什么地方非常相似呢?(4条边和4个角)又有什么不同呢?(4条边相等与否)</p><p>(4)折纸验证</p><p>a:你真聪明,发现了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长方形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那哪个小朋友有好办法来验证xxx的想法?(折纸)</p><p>b:那我们就用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和老师一起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再折一折。(对折)这样折你发现了什么?(变成了长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两条边叠在一起,这两条边相等。)这样折你又发现了什么?(变成三角形,这两条边相等。)</p><p>c:小结:所以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p><p>d:你能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来验证长方形上面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吗?请你折一折,学生活动。</p><p>e:抽生上台边折边讲,集体表扬。</p><p>(5)摆一摆</p><p>a:你能根据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 ,用牙签来摆一摆吗?学生活动,教师适当指导。</p><p>b:抽生实物投影较对,有不同摆法的举手?</p><p>(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想象这些图形的形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p><p>三、小结回顾</p><p>小朋友们都能说能找能摆,真厉害!现在请你回忆一下,今天这节课一共认识了几种图形?是哪几种?</p><p>四、深化练习</p><p>1、课件出示</p><p>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p><p>(2)有哪几种图形?请你数一数,正方形有几个?有哪3个,你能上来指给大家看一看吗?课件闪烁。长方形呢?三角形有几个?一起数一数。圆形呢?</p><p>2、拼图</p><p>(1)出示范品:你们看,这幅图像什么?找一找在这幅图里有哪些图形?你也能用信封中的这些图形拼一幅漂亮的图画吗?听音乐,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拼的图画最漂亮。</p><p>(2)小组合作活动。</p><p>(3)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小结。</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