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
<p></p><p>导读: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会备课的校长不是好老师!老师的天职是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完成知识的传承与积淀,然而这一切都是以备课为基础,没有一个优秀的备课教案、教学设计,那么再优秀的老师也难展示出优秀的教学水平。为此,数学网小编末宝给带来了此份教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咯,一起来看看吧。</p><p>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页的例8,练习二十二的第9-12题。</p><p>教学目的:</p><p>1.使学生会用查表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p><p>2.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p><p>教具准备:教师把例8的价格表画在小黑板上。</p><p>教学过程:</p><p>一、复习</p><p>1.口算练习二十二的第11题。</p><p>教师记时间,看3分内有多少学生没有做完。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要给予表扬。集体订正时,注意了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做到心中有数。</p><p>2.复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p><p>可以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p><p>教师: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2023倍,小数点怎样移动?(小数点向右移动。)分别移动几位?(分别移动一位、两位、三位。)</p><p>二、学习新知</p><p>1、教学例8。</p><p>教师:我们在买东西时,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售货员把某些商品的售价根据数量的不同排出售价表,这样在卖东西时就可以很快求出总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查表进行计算的方法。</p><p>出示小黑板上的面粉售价表。</p><p>教师告诉学生:这个面粉售价表上标明的是每千克2.14元的面粉从1千克到9千克的售价。</p><p>教师引导学生看售价表。指名说出1千克到9千克的售价各是多少元。</p><p>教师:我们要买1到9千克的面粉,就可以从表上直接查出应付多少钱。现在我们看一看要买9千克以上的面粉,怎样用这个售价表很快算出要付的钱数。</p><p>教师:如果要买10千克的面粉,应付多少元?同学们能根据售价表很快算出得数吗?让学生适当讨论。</p><p>如果学生说出用加法进行计算,教师应肯定是对的。然后再让学生想一想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教师可以指一下1千克的售价对学生做适当的启发。使学生明确:用1千克的售价乘以10就是10千克面粉应付的钱数,也就是</p><p>2.2023=21.4元。这种方法比较简便。</p><p>教师:如果要买40千克的面粉,应付多少元?(应付85.6元。)</p><p>你是怎样想的?(先在售价表中查出4千克的售价8.56元,然后再把8.56扩大10倍,就可以求出应付的85.6元。)</p><p>这是利用什么规律?(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p><p>教师;如果买70千克面粉,应付多少元?(应付149.8元)</p><p>如果买100千克面粉,应付多少元?(应付214元。)</p><p>教师:如果买25千克面粉,应付多少元?</p><p>让学生讨论应该怎样计算。也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指名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果学生中没有使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教师可启发学生:</p><p>我们已经学会了用查表的方法计算整十、整百千克面粉的价钱,能不能利用前面的知识使这道题的计算简单一些呢?</p><p>25可以看成几十与几的和?(20与5的和。)</p><p>5千克面粉应付多少钱会求吗?(在表中可以直接查到。)</p><p>那么,25千克面粉应付多少钱该怎样求呢?(把20千克的价钱与5千克的价钱合起来。)</p><p>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算式。</p><p>2.基本练习。</p><p>做例8后面的做一做。</p><p>教师说明要求,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p><p>三、巩固练习</p><p>1.做练习二十二的第9题。</p><p>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对求3.6米花布的总价怎样算可以进行讨论。</p><p>2.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2题。</p><p>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p><p>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8题。</p><p>四、小结(略)</p><p>五、作业</p><p>练习二十二的第10题。</p><p>课后附记:</p><br /><p>[教学目标]</p><p>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p><p>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p><p>3、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p><p>[教学重、难点]</p><p>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p><p>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p><p>[教学准备]教学挂图</p><p>[教学过程]</p><p>一、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p><p>出示教学挂图,引出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接着提出人造卫星绕地球2圈、5圈......21圈的时间计算问题。</p><p>在学生列出算式后,组织学生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学生可以把114看作100来估算,也可把21看作20来估算。估算时让学生说说估算的方法,并组织全班进行交流。</p><p>二、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p><p>让学生先独立尝试竖式计算,然后讨论交流,并总结方法。</p><p>做试一试中的四道题,请4人板演。</p><p>做练一练中的第2题,森林医生,让学生找出错误,并改正。</p><p>三、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p><p>做练一练第4题: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问题。在学生解答时可分几步呈现:</p><p>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情境中的信息,然后请学生自己提出一些问题。</p><p>2、出示商店从工厂批发的数量,讨论按批发的数量,原来可以买多少钱,现在降价后只能买多少钱。</p><p>3、出示问题(1),讨论提出的问题。</p><p>4、出示问题(2),讨论提出的问题。</p><p>做练一练第5题:本题是一道提高估算能力的教学游戏题。本题的策略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p><p>1、根据积的位数来考虑是否符合条件。2、在积是五位数的算式中,看两乘数的最高位相乘的得数约是几。3、对接近3万或5万的算式再具体地算一算。</p><p>学生在思考时,教师应指导他们有规律地思考,即从右往左或从上往下,以免出现遗漏。</p><p>[板书设计]</p><p>卫星运行时间</p><p>教学挂图20231=竖式</p><p>第课时:</p><p>[教学内容]体育场(第36-38页)</p><p>[教学目标]</p><p>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p><p>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p><p>[教学重、难点]</p><p>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p><p>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p><p>[教学准备]教学挂图</p><p>[教学过程]</p><p>一、估计体育场看台的座位数</p><p>出示体育场的挂图,让学生先估一估这个体育场有多少个看台,并说说估计的依据。接着讨论如何估计一个看台的座位。在讨论时,提倡学生用多种方法去估计,如可以分成几部分或每排取一个整数值等。</p><p>最后出示一个看台的具体数据,让学生对具体的数据进行估计。</p><p>二、估计一张报纸的一个版面的字数</p><p>学生可以将报纸折一折,在知道一部分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个版面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的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估计方法,然后进行交流。</p><p>三、旅游中的估计</p><p>1、出示图一,让学生说说图上从北京到广州经过哪些城市;也可以提问如果从北京到广州需要30时,那么从北京到郑州需要几时?</p><p>2、第二、三幅图也以估计为重点。所以应多鼓励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方法,对于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说的合理,都应给以肯定。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倾听他人的方法,反思自己的方法。</p><p>[板书设计]</p><p>体育场</p><p>教学挂图202328=教学挂图</p><p>[教学内容]练习三(第39-40页)</p><p>[教学目标]</p><p>1、练习乘法竖式、乘法估算。</p><p>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p><p>[教学重、难点]</p><p>乘法竖式、乘法估算。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p><p>[教学准备]</p><p>[教学过程]</p><p>一、乘法口算、竖式练习</p><p>做第1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口算的方法。</p><p>做第2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p><p>二、乘法估算练习</p><p>1、第3题:不用计算判断乘法计算的对错。</p><p>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的方法。</p><p>2、第4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图上的信息,特别是两只挂钟上的时间。</p><p>学生观察后,可以让他们回答笑笑与淘气的问题。鼓励学生交流估计的方法。</p><p>3、第6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会观察图上的信息。</p><p>首先让学生说说图中的信息,其次再让他们估计结果。</p><p>三、数学游戏:</p><p>这个游戏的策略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先占领棋盘上的哪个格子;二是,怎样估计格子上的积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结果。</p><p>让学生通过自己玩的过程中,逐步体会游戏的策略。</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