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7:37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叠》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p>一教学内容。</p><p>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叠》第一课时。</p><p>二教学目标。</p><p>经历折叠与展开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p><p>通过以上的活动,使学生能利用一定的方法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p><p>通过以上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良好的学习规范;并通过制作立体图形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p><p>三教学重点。</p><p>使学生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p><p>四教学难点。</p><p>用一定的方法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p><p>五教学准备。</p><p>教师:主题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投影仪、长正方体教具、提袋、纸盒。</p><p>学生:附页3中的图、做好的立体图形及其展开图、练习题卷子、铅笔。</p><p>六教学过程。</p><p>(一)复习引入。</p><p>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本学期的学习重点之一,谁能说说它们各自有哪些特征?</p><p>(二)图体对应,培养空间观念。</p><p>已认识的图形,不折叠,直接判断。</p><p>1出示展开图1,这个平面展开图折叠后是什么形状的?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p><p>你知道折叠后这六个面是怎样对应的吗?现在老师给这六个面编号,请你想一想,作出判断。</p><p>1→()2→() 3→()</p><p>2出示展开图2,这个又是什么形状的?你怎么判断的?</p><p>引导学生看图,指出:在判断平面展开图折叠后的形状时,不仅可以根据面的特征,还可以参考边之间的关系。</p><p>今天这节课的主要活动就是折叠,通过折叠体会平面展开图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p><p>3出示主题图,将这个展开图按虚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它的形状像什么?如果不动手操作,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考虑?</p><p>根据学生的发言,指出这类似一个有坡状屋顶的房子。</p><p>①你知道折叠后哪些面是相对的吗?</p><p>带领学生给展开图的7个面逐一编号,学生判断折叠后的对应关系,并指出每个面成为房子的哪一部分。</p><p>例如:4号面成为前面,1号面是后面;2号和3号成为屋顶;6号和7号是左、右面。</p><p>②如果要开一扇天窗和一扇门,它们的位置可能在哪?在图中标出。</p><p>提问:你知道开在哪里的窗户叫天窗吗?</p><p>好了,刚才的活动完全基于同学们的想象和猜测,现在该验证了,怎么做?</p><p>把准备好的展开图按虚线折叠成封闭的立体图形,看看你画的天窗和门得位置是否合适。</p><p>进一步拓展。</p><p>①这个立体图形底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8cm3cm)</p><p>②但实际上这个形状的仓库各边的长度是图中相应长度的100倍,这个仓库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p><p>学生独立完成,汇报。</p><p>方法一 (8×100)×(3×100)=202300平方厘米=24平方米</p><p>方法二 (8×3)×(100×100)=202300平方厘米=24平方米</p><p>方法三8×3=34平方米</p><p>以下2个小环节视时间而定是否进行。</p><p>③你知道这个仓库实际上有多高吗?(5米以上)</p><p>④如果我们把这个仓库的屋顶部分平行于底面剖割下来,会得到什么形状的立体图形?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p><p>用准备好的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初步认识三棱柱。</p><p>(三)游戏训练,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p><p>1那么请你给对号入座,下面4幅图,哪张是这个三棱柱的平面展开图?</p><p>独立完成对号入座一。</p><p>2完成对号入座二,书练一练2(1)。认识四棱锥及其生活中的近似实体埃及金字塔。</p><p>3完成对号入座三,书练一练2(2),大部分同学可脱离折叠操作。</p><p>4小结。</p><p>刚才咱们进行的活动,是把平面展开图与立体图形相对应,回忆一下咱们经过了哪些过程?</p><p>观察想象→猜测判断→操作验证。</p><p>(四)制作立体图形。</p><p>1小组展示,先出示平面展开图,让同学猜测是什么形状;再出示立体图形,验证猜测。</p><p>2每组选一个做好的,全班展示。</p><p>3引导学生发现:绘制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不仅要考虑面的形状、每个面边的长度,还要预留出粘贴的部分。生活中的包装盒、提袋等等的制作都要考虑到这一点。</p><p>4吴老师也做了一个立体图形,你猜猜是什么形状的?</p><p>在这个盒子里有智慧老人给你们出的题,分为三个进阶,季军题、亚军题和冠军题,你可以自由选择,咱们下节课订正。</p><p>(五)总结。</p><p>这节课你最喜欢哪个活动?你从中收获了什么?</p><p>课后反思。</p><p>1积极情感关系的建立。本课属于数学活动课,因此教学时在使学生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基础上,通过课件中信息的传递在师生、生生中建立起积极的情感纽带。使数学课堂成为师生间美好情感的传递纽带,而这种美好的情感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向心力,更积极地学习数学。</p><p>2知识的拓展、视野的开阔。本课教学没有停留在教材提供的素材之上,而是通过问题导入,渗透六年级比例尺的知识、三棱柱、四棱锥等课外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叠》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