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7:22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板书的技能要求和教育教学名言

<p>对课堂教学中的板书技能的要求</p><p>一、明确板书技能的功能</p><p>由板书的设计和运用构成的板书技能,具有以下重要功能: 1、揭示教学内容,体现教材结构和教学程序。</p><p>2、激发兴趣,凝聚注意,启发思考。3、有利于学生听好课,记好笔记,增强记忆。</p><p>二、把握板书技能的类型</p><p>板书可分为正板书与副板书。正板书是由教材的章节顺序,教学内容纲要,主要概念、公式,主要图形,重点例题以及论证、计算的重要步骤等组成的。能呈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一般占黑板的主要板面。副板书,是在教学过程中,因学生听不清或听不懂,或者作为正板书的补充或注脚而随时写在黑板上的文字、诱导思维的草稿以及学生的板演等。正板书为板书之首,应力求高度概括,文词简洁,书之有“格”,用之有“序”;而副板书为板书辅佐,一般灵活多变,有临场解惑,指迷、纠错、提醒和启迪等功效,使用得当,能使板书更加增色。</p><p>板书的样式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六种:</p><p>1、纲要式。纲要式的板书,是对一节课的内容,经过分析和综合,用精要的文词,形成能反映的知识结构,重点和关键的提纲。纲要式板书在文字表述上,应力求简练并符合本学科的词语特色。</p><p>2、表解式。一个比较复杂的事物或事件,以大小括号、关系框图的形式,将纲目及要点组成一个比较简明并能反映出从属关系的结构,从而加深学生对事物或事件的理解。</p><p>3、表格式。即用列表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比较、分析与综合,具有化繁为简、比较异同,分析综合和增强记忆的效果。</p><p>4、图示式。即用图、文表示变化过程,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简明精练,便于速记等优点。</p><p>5、运算式。运算式的板书,是将列方程和计算过程展示出来。优点是文字少,逻辑性强,便于学生了解解题思路和步骤。</p><p>6、网络式。这是将零散孤立的知识“串联”和“并联”,组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这样的板书,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便于记忆和知识的迁移。</p><p>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运用上述各类形式的板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p><p>三、遵循板书应用技能的要求</p><p>教师在设计和运用板书时,应遵循下列要求:</p><p>1、板书应体现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目标规定板书设计的主题和结构;教材内容是凝炼板书词语的依据。只有体现教学目标与内容的板书,才能揭示教学重点和关键,以及内容的精髓,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p><p>2、板书应体现教学程序,有条不紊地呈现知识;板书还应体现训练技能和培养能力的顺序。</p><p>3、板书应展现知识的系统性;知识纲目、层次的逻辑性。能揭示知识的来龙去脉,小结知识和合理组合。</p><p>4、板书要具有启发性、简洁性。形象直观、提纲挈领、合乎逻辑的板书,才能起到启迪思维的作用。一个短语、一条线或一个箭头,都应明确其丰富的含义。这种以少胜多,画龙点睛的简洁板书,利于长时间留存在记忆里,利于培养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联想。</p><p>5、板书的布局应合理,字形正确,字体端正。板书的语言既要简练规范,又要生动好记。对仗工整的语句,歌诀式的语言,都便于记忆,应注重使用。</p><p>6、板书使用的方式可灵活多变,可边讲边写,也可先讲后写或先出示板书后讲解。为了扩大每节课的容量,教师应广泛地使用投影片先设计好板书,在屏幕上显示。使用这种代替黑板的“板书”,应注意部分的遮幅和展现,以免影响或分散学生的注意。</p><p>四、不断提高板书的技能。精湛的板书技能,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每一位教师都应从练好三字(粉笔字、硬笔字与毛笔字)一画(即简笔画)开始,注意对板书技能的培养,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板书技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p><p>教育教学名言</p><p>积极活动好比是一座把言语和思维连接起来的桥梁。</p><p>小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儿童使用工具,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助这个工具去掌握知识的。</p><p>小学的任务就是逐渐地使儿童养成不仅在体力劳动中而且在脑力劳动中克服困难的习惯。</p><p>儿童能够非常敏锐地感知那些鲜明的、富于色彩、色调和声音的形象,并把它们很深地保持在记忆里。</p><p>学校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好钻研的、创造性的、探索性的思维的人。我认为童年正是培养思维的时期,而教师是悉心地造就学生的集体和精神世界的人。</p><p>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p><p>按照“各尽所能”的原则而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能为提高学生集体的智力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p><p>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p><p>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p><p>叶圣陶先生提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p><p>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p><p>清人唐彪说:“有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p><p>马卡连科认为:“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p><p>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一渔,终身受用。</p><p>陶行知先生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p><p>苏霍姆林斯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p><p>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p><p>爱因斯坦: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p><p>高尔基:“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p><p>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p><p>第斯多惠说:“科学的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p><p>裴斯泰洛齐曾说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思维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拓展思路,培养创新精神。”</p><p>我国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只有实验才是化学的“最高法庭”。</p><p>爱因斯坦: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p><p>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与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p><p>“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的钥匙。学必有疑,有疑比有所思。)</p><p>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p><p>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p><p>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p><p>陶行知先生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p><p>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达尔文</p><p>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p><p>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陶行知</p><p>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p><p>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叶圣陶</p><p>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p><p>--叶圣陶</p><p>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苏霍姆林斯基</p><p>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p><p>--苏霍姆林斯基</p><p>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卢梭</p><p>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p><p>-波莉亚</p><p>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布鲁姆</p><p>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苏霍姆林斯基</p><p>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p><p>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板书的技能要求和教育教学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