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说理训练尝试
<p>大纲指出:“教学时不仅要学生获得知识,还要重视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以培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此,小学的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就落在训练学生的思路上来。以进一步加强知识、训练数量关系。清晰的了解题途径的过程。怎样才能训练学生把思维过程迅速、准备、有条理的表达出来?下面谈谈以发展思维为目的,进行应用题说理训练的一些尝试。</p><p>一、明确数量关系是说清算理的基础。</p><p>学生对应用题的算理很难说准或说不成一句完整的话,原因是对数量关系不熟悉。算理和数量关系紧密相连,明确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根据,也是说清算理的基础,如:在三年级归一应用题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p><p>1、看条件,想问题,说数量关系。</p><p>(1)买3个书架共用75均。</p><p>(2)2小时行70千米。</p><p>(3)5小时磨小麦250千克。</p><p>2、看问题,想条件,说数量关系。</p><p>(1)5个书架要用多少钱?</p><p>(2)7小时行多少千米?</p><p>(3)2023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p><p>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看到什么的条件,就可以根据数量关系说清算理。求出结果。看到什么样的问题,就可以根据数量关系找出相应的条件,求出结果。让学生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既可以掌握数量关系,又为学习较复杂的应用题打下基础。</p><p>二、掌握思维方法是说清算理的关键。</p><p>应用题的说理训练与思维方法相结合,一般是两种,即分析法和综合法。如采用分析法,从问题入手,找出最后一步求什么,求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两个量是谁和谁,根据这一思路找出相应的条件,哪一个量没有告诉我们,就应先求那一个量。如题:“饲养小组养10只黑兔,羊的白兔只数是黑兔的3倍,一共养多少只兔?”从问题入手,看问题说条件,让学生围绕思维过程说出:“要求——就要知道——和——可以从条件的——求出——再用——方法,就是——。如采用综合法,需要从条件入手,如题:“同学们做黄花25朵,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从条件入手,看条件,说问题,让学生围绕综合法说出思维过程,“知道——和——可以求出——然后用——方法,求出——</p><p>实践证明,围绕这样的思维方法进行说理既可以训练学生把思维过程迅速、准确、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p><p>三、用变理说法是说理训练的深化。</p><p>为了避免学生思维单一,在说理过程中,让学生从多角度说说思路过程。从而使学生思路散发开去,便语言表达更丰富、生动。如题:“7本相同的书叠起来厚42毫米,28本这样的书叠起来厚多少毫米?“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思路。</p><p>(a)先求出一本书的厚度,再求出28本书的厚度,列式为:20238。</p><p>(b)假如一本书厚42毫米,先求出28本书厚多少,因为42毫米是7本书的厚度,所以除以7就是28本书的厚度。列式为20237。</p><p>(c)7本书看作一份,求出28本书是7本书的几倍,再求出28本书的厚度。列式为:42(287)。</p><p>总之,在应用题数学时,有意识地进行这样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效果会更好。</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