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小学数学课前题
<p>参加课程前测 1.) 三维教学目标指的是: ( ② ) ① 知识、技能、过程方法 ②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③ 知识、方法、思想教育 2.)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是从哪四个维度论述的? ( ① ③ ④ ⑤ ) ① 知识与技能 ② 过程方法 ③ 数学思考 ④ 解决问题 ⑤ 情感与态度 3.) 在日常教学中,您通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是:( ③ ) ① 讲授 ② 启发 ③ 探究 ④ 合作 ⑤ 其它 4.) 以下哪些的情境是好的问题情境?( ① ② ④ ⑥ ) ① 尽可能接近儿童的经验,能引起学生参与探究 ② 充满趣味 ③ 促进儿童发展的需求 ④ 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学生能从中自然提出问题 ⑤ 有挑战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多样化 ⑥ 尽可能现实的,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价值 5.) 关于评课的感受:( ③ ④ ⑤ ) ① 评课时让我有压力,说的缺点多,肯定有点少 ② 评课时没有我解释说明的机会,听课人一言堂 ③ 评课脱离实际,理论多,具体可操作的策略少 ④ 评课时只说细节,凭经验办事,总结提升不够 ⑤ 其它 6.) 评课后的困惑:(③ ④ ⑤ ) ①评课的意见很好,没有机会在课堂中尝试 ②评的这节课会上了,再换一节课,还是不知如何上 ③评课与课堂教学好坏相联系,起不到促进教学的作用 ④评课时考虑教法多,对学生的表现关注不够 ⑤其它 7.) 对评课的期待:( ① ② ③ ④ ⑥ ) ①评课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 ②评课与关注学生紧密相联系 ③评课不说冠冕堂皇的套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④评课要辩证,优点说足,缺点指明 ⑤评课要有多方面人发表意见的权利,包括上课教师 ⑥其它 8.) 新课程标准的四大领域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9. 课堂是动态的,教师应密切关注教学预设外的生成问题,要:了解周围的环境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预见性;要能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10.) 新课程标准的四大领域是什么? 答:新课程标准的四大领域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p><p>1</p><p>1、 您认为数学是什么? 答:数学是技术,语言和文化,更是一种思想方法,它具有丰富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数学与自然现象紧密相联。数学不再是课本中的加减乘除。它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穿越时间的隧道,把过去、现在、将来的有关知识浓缩在一起,供学生采集。</p><p>12)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您认为应具备的数学素养有哪些? 答:</p><p>(一)职业道德素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学校;</p><p>(二)文化科学素养。数学专业知识;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相关学科知识。</p><p>(三)业务能力素养。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钻研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组织数学课外活动的能力;教研与科研的能力。</p><p>(四)教育心理素养。应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13) 你认为好的课时教学目标是什么样的? 答:在教学中要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应用,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发展。通过各种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实事求是的态度,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用数学思考与交流的能力,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p><p>14.) 读教材图示1(点击打开),回答问题:从每幅图中你都读出什么内容? 答:第一幅图中包含了0的认识、书写、0和实数的对比以及0的加减法;第二幅图中包含了0的认识;第三幅图和第四幅图都是0的认识、书写以及和实数的对比。</p><p>1</p><p>5、读14题中的教材图示1,回答问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答:它们都是从有到无。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当一个物体都没有时,就用0来表示”。 16.) 读14题中的教材图示1,回答问题:根据您的理解,为什么0的认识要安排在1-5的认识之后? 答:因为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在学生认识了</p><p>1、</p><p>2、</p><p>3、</p><p>4、5等一些实数后,再进行教学便于学生理解掌握。17.) 读14题中的教材图示1,回答问题:您的教龄是多少年?结合您的教学经历,简要说说您在理解教材方面的经验?还有哪些困惑?需要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答:我的教龄已经有13年了,但是我从事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只有13年。在这13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在这13年的教学过程中,深挖教材。力争把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找准。</p><p>并把教材中每幅图的图意理解透彻,以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p><p>1</p><p>8、读教材图示2(点击打开),回答问题:从教材中您能读出哪些内容? 答::一个整数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是积的因数,积分别是两个乘数的倍数。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体会因数与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并能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p><p>1</p><p>9、 读18题中的教材图示2,回答问题:这部分教材同以前的不同之处是什么?您认为本教材中不用整除概念引出因数、倍数的原因是什么? 答:我没有上过以前的教材,不过我认为教材的安排用乘法来引出因数和倍数,是想让学生通过探究,更清楚地发现因数和倍数的关系,比较直观,学生很容易掌握。 20.) 读18题中的教材图示2,回答问题:根据教材的变化,您认为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些什么? 答:我认为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加强学生对因数和倍数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并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21.) 读18题中的教材图示2,回答问题:您的教龄是多少年?结合您的教学经历,简要说说您在教材方面的经验?还有哪些困惑?需要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答:我的教龄已经有13年了,但是我从事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只有13年。在这13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记得第一次上四年级的数学,平时经常和同事们一起深挖教材。</p><p>力争把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找准。弄清楚教材的设计意图,并把教材中每幅图的图意理解透彻。虽然教材图示2中所表达的内容通俗易懂,但老师在教学时一定要说明倍数与因数的关系。22.) 您认为教材的练习设计的量是否够用? 答:我认为教材的练习设计的量不但不够用,而且也还不够精,感觉教材上的好多练习都没有起实质性的作用应该多一些练习。</p><p>23.) 除了教材之外,您是否要补充练习,补充练习的来源一般是什么呢? 答:要,练习的来源是实际生活,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多加投入精力,平时多多收集材料和教辅资料。 24.) 你在练习的设计上有什么困惑? 答:难易程度不好把握。</p><p>2</p><p>5、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结合您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哪些实际价值? 答:首先,开展探究性学习能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开发学生的思维。其次,通过学生充分探究、思辨的过程,可以提升数学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6.) 在组织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您一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请结合一个您经历过的典型课例谈一谈,组织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应注意哪些主要因素? 答:探究性学习并不是每一个学习内容都适用,也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p><p>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到课程目标。例如: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中,在教学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时,就不能采用探究性学习,学生怎么也探究不出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的,再说也没有探究的必要。但是在《角的认识》中,就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探究角是什么样的了。27.)</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