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第11册数学《比的意义》导学案
<p>小学六年级第11册数学《比的意义》导学案</p><p>学习目标:</p><p>1、认识比,知道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p><p>2、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p><p>3、理解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p><p>学习重点:理解比各部分的名称,正确求比值</p><p>学习难点: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p><p>导学流程:</p><p>一、前提测评</p><p>谈话(出示课件1:我会说。)</p><p>二、激趣定标</p><p>1、导语激趣:</p><p>2、明确目标:【出示(课件3)学习目标,生齐读目标,师板书课题:比】</p><p>三、自学互动(适时点拨)</p><p>(任务一):学习比的意义</p><p>学习 方式: 先自学课本48页,然后集体交流</p><p>1、学习同类量的比。</p><p>A、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件4),这是谁?</p><p>关于杨利伟,你们都知道些什么?</p><p>(引导学生说出,教师板书:15÷10 10÷15)</p><p>B、师: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除法)</p><p>C、师: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师板书:15比10 ) ,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师板书:10比15 )</p><p>议一议:长与宽的比,宽与长的比一样吗?为什么?说明什么?</p><p>2、学习不同类量的比。</p><p>A、(课件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20232km。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怎样用算式表示?( 生说师板书:20232÷90)</p><p>B、点拨:</p><p>3、观察、比较,归纳比的意义。</p><p>交流:(1)比是有顺序的。(2)比可以是相同量之间的比,也可以是不同量之间的比。不同量之间的比会产生一种新的量。</p><p>A、你能说说什么是比吗?(板书;揭题并引导抓住关键词:相除、比)</p><p>B、齐读比的意义。</p><p>4、课堂训练一:(出示课件6)</p><p>(任务二):学习比的读写法和比的各部分名称。</p><p>方式:先独学、后群学(出示课件7)小组内合作学习,并概括相关知识点,看看哪个小组最能干。</p><p>【1、几比几怎样写、怎样读? 2、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3、怎样求比值? 4、比值可以怎样表示?】</p><p>1、独学、群学。</p><p>2、学生代表汇报,</p><p>3、小组讨论交流:比值是什么得来的?比与比值有什么区别吗?</p><p>意义不同</p><p>表现形式也不同</p><p>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p><p>比表示一种关系,它包括前项,后项;它可以写成比的形式和分数的形式.</p><p>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p><p>比值是一个数;通常写成分数、整数、或小数。</p><p>4、课堂训练二:(卡片出示)</p><p>(1)、读一读,写一写。</p><p>5:3 读作:10:11读作:</p><p>35比36记作:55比39记作:</p><p>(2)、口头判断:是比还是比值(卡片出示:1:7、 、7、0.5)</p><p>(任务三):学习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p><p>方式:小组讨论、交流</p><p>1、(出示课件10)小组讨论:</p><p>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和分数中的什么?</p><p>小组代表汇报,完成下表。(课件出示11)</p><p>B、师: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与除法、分数这三者的内在关系,应该怎样表示?</p><p>2、想一想: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师补充板书:a ∶ b = a ÷ b =(b≠0)</p><p>3、质疑:(出示课件12)可是,在比赛场上,我们常常用比分的形式来表示两个队的比赛结果,这里的比和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一样吗?这里的4∶ 0是什么意思?谁能说说看。</p><p>四、测评达标</p><p>完成课本49页做一做1、2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课件13展示)</p><p>完成课件14。</p><p>作业:课本52页1、3题。</p><p>五、课堂总结</p><p>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组内交流)</p><p>板书:</p><p>比的意义</p><p>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p><p>前项比号 后项比值</p><p>15÷1015:10=15∕10</p><p>10÷1510:15=10∕15</p><p>20232÷90 20232 :90=20232∕90</p><p>更多小学数学资源请关注数学网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