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6:19

《镜面对称》不错的牛教案

<p>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9页。</p><p>教学目标:</p><p>1、通过照镜子、欣赏图片等活动,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p><p>2、通过观察、实验、表演、动手操作等形式进行探究,进一步感受镜面对称的性质; 3、在探究、实验中领略镜面对称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情感。</p><p>教学重难点: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p><p>教具:大镜子一面、小镜子每人一面。</p><p>教学流程:</p><p>一、提出学习目标</p><p>1.欣赏“倒影”,激趣导入</p><p>出示书中“倒影”图:让学生说出主题图中见到的景色:“山的倒影、树的倒影、房子的倒影、船的倒影、鹅的倒影……”。这些景色美吗?请大家再来看一遍,看看水上景物和水中景物的位置有什么关。</p><p>生1:反过来了。</p><p>生2:水上的山好象是往上长的,水下的山好象是往下长了。</p><p>生3:水中的景物和水上的景物一模一样,可是水中的景物是倒过来的。</p><p>师:所以,我们就把水中景物叫做水上景物的倒影,其实,平静的水面就是一面平放的大镜子。</p><p>2.巧用情境,提出问题</p><p>师:你们在哪里还见到过类似“映在水中山色”的现象。(生:镜子里。)</p><p>师:你们想知道镜子里有哪些数学吗?先想一想再提出你最想知道的有关镜子里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研究镜 面 对 称。</p><p>2 、提出学习目标</p><p>(1)照镜子,做各种动作(有关前后、上下、左右的动作,如往前走往后退、站立蹲下、刷牙等),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p><p>(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说说镜面对称的特点。</p><p>二、展示学习成果</p><p>1、小组内展示</p><p>(1)学生个人到大镜子前照一照,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p><p>(2)小组归纳本组同学的发现。</p><p>2、全班展示</p><p>生1:我看到了镜子里也有一个我。</p><p>师:你的小眼睛可真亮,可这是怎么回事?镜子里真的还有一个你吗?镜子里的不是真实的你,而是你的“像” 。</p><p>生2:我看到我做什么动作,镜子里的像也做一模一样的动作。</p><p>生3:我发现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像也向前走一步;我向后退一步,镜子里的像也向后退一步。</p><p>生4:我发现我把手举起来,镜子里的像也把手举起来;我把手放下去,镜子里的像也把手放下去。</p><p>生5:我蹲下,镜中的像也蹲下,我站起来,镜中的像也站起来。</p><p>生6:我发现我伸出左手,镜子里的像也伸出左手。</p><p>生7:不对,我伸出左手,镜子里的像伸出的是右手。</p><p>师:到底是左手还是右手呢?请生7当镜外的人,生6当镜内的像,表演给大家看看好吗?(并请生7边表演边向生6提问。)</p><p>生7:我伸出的是左手,请问你伸出的是哪只手?生6:是右手。</p><p>生7:如果我伸出右手呢?</p><p>生6:我应该伸左手。</p><p>生7:现在你知道自己错了吗?</p><p>生6:知道了。</p><p>``````</p><p>三、模拟照镜子,体验特点,完成练习。</p><p>1、进一步体验镜像的特点。</p><p>(1)同桌之间,一个当镜子外的人,一个当镜子里的像,开始表演吧。(学生站起来自由地表演。)</p><p>2、总结镜像的特点</p><p>(前后、上下——不变) (左右——变)。</p><p>3.完成练习</p><p>第69页做一做和第71页第5题。</p><p>四、拓展练习。</p><p>师:人在镜子前是这样变化的,那么其他东西呢?请在纸上写一写或画一画你喜欢的东西,并用小镜子照一照,看看有什么变化?</p><p>学生自由写或画,再用小镜子照,发现特点。</p><p>全班交流反馈:</p><p>生1:我在纸上写了2、3、4这几个数字,在镜子里是反过来的。</p><p>生2:我写了“数学”两个字,在镜子里也是反过来的。</p><p>生3:我写了“b”,在镜子里变成了“d”;我写了“p”,在镜子里变成了“q”,也是反过来的。</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镜面对称》不错的牛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