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6:18

认识角(课标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p>授课教师:江西省南昌市站前路小学 吕英</p><p>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换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l</p><p>教学目标:</p><p>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角的特征。</p><p>2.经历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p><p>3.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初步形成评价意识。</p><p>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p><p>教学重、难点: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p><p>教具准备:</p><p>学生准备:剪刀一把、三角板一块、白纸一张。</p><p>教师准备:直尺、各种形状的继母若干;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白纸各7张;长条12根;图钉若干。</p><p>教学过程:</p><p>一、生活引入,揭示课题</p><p>1.感知生活中的角。</p><p>(1)课件展示实物(红领巾、钟面、吸管、方向牌)。</p><p>(2)找一找以上实物中的角分别在哪儿,引导学生把角比划出来。(随着学生的发言,课件演示,抽象出角)。</p><p>(3)找一找生活中的角。</p><p>方式一:交流课前收集的信息。</p><p>方式二:现场收集生活中的角。 </p><p>①老师交待收集的场地范围(教室)和交流的时间(2分钟)。</p><p>②学生收集、交流信息。</p><p>③反馈。(引导学生边说边比划出角。)</p><p>2.揭示课题。</p><p>师:通过发现,知道了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咱们就一块儿去认识角。</p><p>板书:认识角</p><p>二、实践感知,建立表象</p><p>1.画一画,剪一剪。</p><p>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各种材料(直尺、三角板、剪刀、积木)。</p><p>(1)老师交待操作的要求:学生在以上材料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在纸上画出角,再把它剪下来。</p><p>(2)学生自行选择工具,实施活动。</p><p>(3)集体交流:把剪下图形中的一个角比划出来。</p><p>2.摸一摸,探究角的特点。</p><p>(1) 摸一摸刚刚比划的角,有什么发现?</p><p>(2) 学生汇报可能出现以下情况:</p><p>①尖尖的。</p><p>A.示范摸到角的哪个地方是尖尖的,引导全班学生再次感知。</p><p>B.取名称。</p><p>师:其实这个尖尖的是一个点。(板书)知道了这个点叫什么吗?想给它叫什么?(把学生取的名称写下来。)</p><p>C.得出名称。(板书:顶点)</p><p>②平平的、直直的。</p><p>A.引导全班再次感知。</p><p>B.抓住学生发言,得出名称。(板书:边)</p><p>③、④……</p><p>3.小结:像这样的图形我们说它是一个角。</p><p>4.闭上眼睛想一想角的样子,可以用喜欢的方式比划比划。</p><p>三、活动操作、巩固应用</p><p>1.活动(一):找一找。</p><p>(1)明确活动要求:不用眼睛看,在学具袋中摸出一个带角的图形。</p><p>(2)反馈摸出的图形有:</p><p></p><p>(3)分组交流:①每个图形的角在哪儿?②每个图形有几个角?</p><p>(4)用手势反馈。学生可能对第三个图形有异议。老师抓住契机以辩论的形式得出正确的结果。(此环节中引导学生作评价。)</p><p>2.做一做。</p><p>(1)交待活动要求:在组内选择有用的材料(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卡纸、长条、图钉)制作一个你喜欢的角,然后展示在教室两边。</p><p>(2)学生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开始活动。</p><p>(3)组织学生参观作品。</p><p>(4)学生质疑、评价、提问。</p><p>如:能告诉我这个制做的角在哪儿吗?</p><p>四、延伸</p><p>1.小结:今天咱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关于它你了解了多少?(鼓励看书)</p><p>2.延伸:关于角,你还想知道什么?</p><p>师: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查查有关资料,了解有关角的知识,咱们下节课再继续交流。</p><p>《认识角》教案来自数学网的精品推荐。</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认识角(课标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