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6:17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

<p>教学内容:人教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8——40页:角的初步认识</p><p>教学目标:</p><p>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p><p>2、利用角的特征来发现角,画角,创造角。</p><p>3、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p><p>教学过程:</p><p>上课前,将学生按作为分成5个小组,师在黑板右边写着:星级小组,及1、2、3、4、5字样。接着说明星级小组评比方法。</p><p>上课</p><p>师(拿出一个五角星):同学们,喜欢这个吗?</p><p>生:喜欢。</p><p>师:怎样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五角星呢?</p><p>生:上课好,听得认真的……</p><p>生:举手积极……</p><p>师:为什么叫五角星呢?</p><p>生:因为它有五个角。</p><p>师:谁上来找找?</p><p>生上台指五角星的五个角(点了一下角尖)。</p><p>师:老师有个小小的问题要补充,刚才这个同学指得太快了,只指了个头,应该还有什么?</p><p>生:边,2条边。</p><p>师:谁再来指?</p><p>生上台指(这次是将整个角捏住)。</p><p>师:看老师怎么指。(指点、边)大家一起跟老师指。同桌2人互相指。</p><p>生拿起桌上的五角星互相指角。</p><p>师:张老师看大家指得都很好,每个小组加一个五角星,现在你们是几星级了?</p><p>生:一星级。</p><p>师: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拿出三角板,看看上面有几个角?互相指一指。(后补充:看谁指得好)</p><p>师(指名一学生拿三角板上):大家看好了,看他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p><p>生指。</p><p>师:同意的给他鼓鼓掌。</p><p>再指名一学生上台指。</p><p>师:找一个你自己最喜欢的角,轻轻压它的头,有什么感觉?</p><p>生1:痒痒的。</p><p>生2:有点痛。</p><p>生3:尖尖的。(板书:尖尖的)</p><p>师:再压压边,有什么感觉?</p><p>生1:滑。</p><p>生2:温柔。(课堂上出现一阵笑声)</p><p>生3:舒服。</p><p>师:为什么会舒服?</p><p>生:平平的。</p><p>生:直直的。(板书:直直的)</p><p>师:请大家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p><p>生1:桌子上的角。</p><p>师:请指出。</p><p>生上台指桌面上的4个角。</p><p>师:对,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p><p>生2:这个铅笔盒上有角。</p><p>师(举铅笔盒):大家看看,这个头是(生:圆圆的),所以(不是角)。</p><p>生3:书(用手指)。</p><p>师:书本有4个角。</p><p>生4:门。</p><p>师:上来指一指。</p><p>生指教室门上的角(4个)。</p><p>师:大家找的很好,老师这儿有几张图,看谁能找出角,把它指出来。(课件出示剪刀图)</p><p>生1指剪刀头。</p><p>师:同意吗?(生不同意)谁来说说不同意的理由。</p><p>生:有一条边是弯弯的,不能算。</p><p>师:回答的很好,给第二小组加一个五角星。</p><p>生2:指剪刀把上突出的部分。</p><p>师:这个是角吗?</p><p>生:不是。</p><p>师:到底这个角藏在哪里呢?再仔细找找。</p><p>生3:指剪刀张开部分。(课件显示找正确了)</p><p>师:大家一起来做运动,描一描角。这个角找得好辛苦呀!下面来看这个(显示插一根吸管的可乐罐)。</p><p>生指吸管上的角。</p><p>师:你也找对了吗?对的给自己鼓励一下。</p><p>师:看看钟面上的。出示第三幅图:一个钟面。</p><p>生指分针和时针的夹角。</p><p>师:很好,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三个角。现在我们把这些角的外衣脱掉,来仔细看看。(课件显示3个角)</p><p>师指第一个角:这个点叫什么?</p><p>生:起点。</p><p>生:顶点。</p><p>生:点。</p><p>师:(板书顶点)这两条呢?</p><p>生:边。(师板书:边)</p><p>师:请同学们指这个角(第二个角)的顶点和2条边。</p><p>生指。</p><p>师指第三个角:看你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p><p>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是不是角,是的请露出你的笑脸,不是的用哭脸表示。</p><p>逐个判断:1、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远);</p><p>2、正确的;</p><p>3、一边是曲线的。</p><p>师:为什么不是?</p><p>生:因为有一条边是圆圆的。</p><p>4、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近);</p><p>师:为什么不是?</p><p>生:两条边没有连住。</p><p>师:没有顶点了。</p><p>5、正确的。(要求学生指出顶点和边)</p><p>师:刚才大家表现得很好,每个小组再加一个五角星。现在是几星级了?还是二星级的别灰心,因为还有(生:机会)。</p><p>师:这是老师画的一个角。大家也想画画吗》</p><p>生画角。师提醒不要用波浪线画角,有的尺子的一条边是波浪线的。</p><p>很快有学生画好了。</p><p>师:画好的,再好一个。</p><p>生继续画,有的还没画好,有的2个都画好了。</p><p>师:画好的小朋友把漂亮的姿势摆出来,让老师一看就知道你已经画好了。</p><p>师:谁愿意把你画的角展示给大家?</p><p>生1上台展示:画了2个。</p><p>师:你是怎么画的?</p> <p>生1:先画一条边,再画一个点……</p><p>师插:叫什么?</p><p>生:顶点。</p><p>生1:再画一条边。</p><p>师:我知道了,他是先画……</p><p>生2展示。</p><p>师:你是怎么画的?</p><p>生2:先画2条边,再画顶点。</p><p>生3展示:画了2个三角形。有学生叹气。</p><p>师:为什么?他画了2个三角形,其实他画了几个角呀?</p><p>生:6个角。</p><p>师问生3:你是不是描出来的?</p><p>生3:是的。</p><p>师: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p><p>生:想。</p><p>师边画边说:先画一个顶点,再画一条边……有没有和老师一样画的?(有几个学生举手)大家用老师这样的方法再画一个角。</p><p>生画,师提醒:角的嘴巴可以朝上,也可以朝左边。</p><p>师:画角就到这儿。下面我们来做游戏。</p><p>要求学生用信封里提供的材料做角,材料有:绳子,图钉,长方形小纸片,小棒。可以自由选择。</p><p>生做角。</p><p>师:做好后将你的角展示给同学看,你的角在哪里。</p><p>有学生开始展示。</p><p>师展示一学生的角(用纸片和图钉做的):你们看看,这个角会怎样?</p><p>生:会变形。</p><p>师:对,可以变形,它的嘴巴可以张大,也可以缩小。(边说边演示)</p><p>有一个学生说象:剪刀。</p><p>师:做好的可以展示给听课老师看看。</p><p>师:我们今天学了什么?</p><p>生:认识角。(师板书)</p><p>评课意见:</p><p>总体感觉:从这堂课的总体效果来说,我认为执教者已经树立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课堂很活跃,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p><p>一、学生的“动”:</p><p>1、叶圣陶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新课程提出的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都是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在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堂课的很多地方正体现了这一点:从2次不同要求的指五角形的角,到感受三角板上的角,找身边的角,到后来画角、做角,学生动起来了,而且动的很充分,学的很充分,角的知识就这样在学生的“动”中被消化、吸收。</p><p>2、课堂的动态生成。这堂课上得很精彩,因为有很多学生的回答是动态的,非预设的,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想法。下面我说一处亮点:在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时,老师问学生:压边有什么感觉?第一个学生回答是:“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温柔。”这时课堂上还出现一阵笑声。第三个学生回答的是:“舒服。”这三个回答虽然是学生的真实感受,但看似与“正确”答案无关。(当时我也很体上课教师担心:该如何引导)很快,老师的一句“为什么会感到舒服?”就轻易的得到了“平平的”、“直直的”的好答案。巧妙的引领,真实的体验,是那么的自然无痕,让听课的我也感到是那么的舒服!</p><p>二、学生的“笑”</p><p>整堂课感觉学生学得很开心,笑声阵阵,我认为主要原因又以下几个:</p><p>1、体现了学生的自主。</p><p>首先是教师珍视学生的回答,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说出不同的、真实的感受。如在讲角的概念时的那段精彩的引领。当学生的回答得到老师的肯定时,就有了开心的笑。</p><p>2、知识不再是全靠教师的授给,而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体验,不断得到的成功体验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更乐于学习,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有了更多的成功的笑。</p><p>3、教师观念转变了,对学生更尊重了,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更多的是肯定的评价、激励,好象没听到“错”、“不好”等话语,以前常说的“失败”,更多的被“成功是成功之母”所代替。这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更增添了不少骄傲的笑声。</p><p>4、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星级评比从上课开始就进行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笑脸和哭脸展示学生的评价结果,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请学生用漂亮的姿势展示出来……这些都让学生有了更多的笑。</p><p>三、值得探讨的5个问题。</p><p>1、教学目标的确定: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从三个维度来确定的。张老师制定的第三个目标是: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但实际在课堂中合作的成分并不大,学生交流的机会也挺少的。是否可以从此“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方面去考虑。</p><p>2、小组评价应有结果:虽然在黑板上已经展示了结果,但应在小结时对本次比赛进行总结、肯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好的延伸,这也关系到评价的完整性。</p><p>3、角的呈现方式应多样化。这堂课呈现的角基本上是朝右的,虽然在画角时,教师提到过可以朝上、朝左,但强调得不够,应该将角的形式多样化的呈现给学生。</p><p>4、“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书本有4个角。”这两句话叙说不够妥当。课后的做一做1是这样描述的: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注意科学性。</p><p>5、活动角的展示可否再充分些。活动角展示时不少学生还在做角,是否可以等学生做完了再展示。老师说的那些活动角的认识也应该让展示的学生来说,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应该能说也能够说完整的,而且这是下节课角的认识的知识基础。</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