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优秀教案
<p>第一单元长度单位</p><p>教学内容:统一长度单位。</p><p>教学目标:</p><p>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p><p>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p><p>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p><p>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p><p>教学难点:估量物体的长度。</p><p>教、学具准备:多媒体、小木块、曲别针、硬币、铅笔盒等。</p><p>教学过程:</p><p>一、谈话导入,创设情景</p><p>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上数学课,数学课上我们都经常用到些什么?</p><p>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出示:课本、练习本、铅笔、铅笔盒等。</p><p>我们每天都用它,可以说是在熟悉不过了,可是你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咱们来量一量好吗?</p><p>动手操作,探究新知</p><p>二、测量统一长度</p><p>1、(1)我们先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p><p>(屏显数学课本)你们认为该怎样量呢?(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边的物品来量。</p><p>同学们,别镇、三角形、和小方块,你们任选一种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p><p>学生测量,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示学生测量方法)</p><p>(2)全班交流、汇报测量结果</p><p>2、分组汇报</p><p>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提问:为什么大家量的都是数学课本的宽,而结果却不一样呢?</p><p>4、小组讨论汇报</p><p>5、再次让选用统一物品测量的学生展示测量结果。</p><p>小组讨论看能得到什么启发。</p><p>6、小结:</p><p>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做标准进行测量。</p><p>三、测量不同的长度</p><p>(1)用你喜欢的方法量你喜欢的物品的长度。</p><p>小组操作,教师巡视。</p><p>(2)全班汇报交流,提出质疑。</p><p>启发学生根据汇报结果提出为题。</p><p>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常识5个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都是5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p><p>总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体做标准去量,他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和实际不服,应该选用统一物品计量单位去量。</p><p>(3)单项练习课本与铅笔盒哪个更长一些,请同学们用小木块测量一下。</p><p>汇报测量结果</p><p>四、练习</p><p>做一做第1题:提示学生:上面的集中可以用小刀等东西对准各自的竖线比一比。</p><p>做一做第2题: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的测量。</p><p>做一做第3题:</p><p>用正方体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脑子里完成。</p><p>五、总结:</p><p>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p><p>六、安排作业:做一做第1、2、3题</p><p>第二课时</p><p>教学内容: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p><p>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p><p>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p><p>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p><p>教学重点:用厘米量较短的物体。</p><p>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p><p>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刻度尺、图钉、各种不同长度、不谈色的纸条。</p><p>教 学 过 程</p><p>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p><p>1.让学生用小木块来量一量一张纸条的长度。</p><p>2.让学生用小木块来量一量一张纸条的长度。</p><p>3.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过程中的感受。</p><p>4.贴在黑板上一张纸条,让学生来量。(很不方便)</p><p>5.说明:在日常生活中用木块来量物体的长度很不方便,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刻度尺。</p><p>二、认识厘米</p><p>(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p><p>(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主要让学生知道尺上的1厘米)。</p><p>(3)让学生量一量身边的一些物体,说说那些物体的长是1厘米。(图钉,某个手指等)</p><p>(4)用自己想的方法表示一下1厘米的实际长度。</p><p>三、用厘米量</p><p>1.小组合作,两个小组的纸条,并讨论量的方法。</p><p>2.全班交流,学生总结方法:量时要把持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在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p><p>3.请一名学生量黑板上的纸条,边量边说量的方法。</p><p>四、巩固练习</p><p>练习一第1题</p><p>让学生说说量的方法</p><p>第2题</p><p>量出几厘米,就在纸条上画上竖线,写上几厘米。</p><p>第3题</p><p>练习是,一要学生明确量的地方,二指导学生测量的方法。</p><p>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p><p>六、布置作业:练习一1~3题,第6题做在课本上。</p><p>第三课时</p><p>教学内容:认识米 用米量</p><p>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p><p>2、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会用米量物体的长度。</p><p>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p><p>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p><p>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p><p>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绳子、学生尺、等</p><p>教 学 过 程</p><p>一、游戏导入,引起认知冲突</p><p>请学生用厘米量黑板。(课独自探索,也可与他人合作)</p><p>二、展开认识米 </p><p>1.提问:这样测量你感觉怎样?(麻烦)</p><p>要想方便的测量就要认识另外一种尺子——米尺。</p><p>(1)介绍米尺</p><p>(2)展示米尺,告诉学生从1—100厘米着一段正好是“1米”。</p><p>(3)建立表象</p><p>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获蒋两臂张开伸平庸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p><p>2.用米量</p><p>(1).用不同的方法测量1米的绳子长是多少厘米</p><p>汇报方法</p><p>(2).(得出1米就是100厘米)</p><p>三、实践活动</p><p>1.测一测,你跳远的距离是多少米?</p><p>四人一组,分组操作。</p> <p>每人量一物,其他同学监督帮助。</p><p>2.量一量:黑板长、宽,教室长、宽及教室门的高和宽。</p><p>四、学会解决实际问题:</p><p>小华用一根3米长的竹竿量水深,竹竿露出水面1米。水深多少米?</p><p>找一根绳子和一把米尺,去量一课树干周围有多长。想一想,应该怎样量?</p><p>五、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1米到底有多长?怎样估测物体的长度?</p><p>六、布置作业:练习一4、5题。第8、9题做在课本上。</p><p>第四课时</p><p>教学内容:认识线段</p><p>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p><p>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p><p>教学重点:线段的特征。</p><p>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线段的概念。</p><p>教学具准备:尺子、课件等。</p><p>教 学 过 程</p><p>一、创设情景</p><p>1、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初步认识,你能说出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吗?</p><p>(随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p><p>2、我们在画这些图形的时候,他们的边都是由线段组成的。</p><p>告诉学生上面这些都是线段。</p><p>二.测量线段的长度</p><p>1.用尺子量一量课本第五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把两德的结果些在书上。</p><p>2.线段与曲线的对比认识</p><p>3.线段“直”的特征。</p><p>三、屏显:</p><p>在这些图形中哪些是线段?分组讨论</p><p>……</p><p>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多线段有哪些认识?</p><p>画给定长度的线段:</p><p>在纸上任意画一条线段。</p><p>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教师巡视指导。</p><p>课件出示线段的画法。</p><p>四、指导线段的画法</p><p>五、猜一猜游戏</p><p>课件出示同一条线段(横着和竖着的)猜一猜哪条线段长一些?</p><p>引起学生的争论,争论后课件演示:把两条线段重合比一比。</p><p>六、学生操作:</p><p>如果你不相信,你就做两张同样长的纸条式一式,要一张横着,一张竖着看。</p><p>七、动手做一做</p><p>请同学们任选一条铁丝,做成自己喜欢的图形,并量出每条线段的长度。</p><p>谁能找出我们生活当中物体上的线段。</p><p>八、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线段的有关知识,你对线段有了哪些认识?</p><p>九、布置作业:练习一第7、8、10题,填在书上</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