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教学设计
<p>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方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方法。2.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3.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4.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5.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竖式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课前准备题卡、小黑板、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一、旧知作引,做好铺垫口算并说出算法:32+7= 30+23= 21+7=40+35= 28+60= 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一)动画激趣,导入新知。出示flash动画。内容是刚开学不久,值周老师到一年级教室清点人数。老师问班长王明:“班上有多少名男同学,多少名女同学?”王明说:“有23个男同学,25个女同学。”老师问班上一共有多少个同学?这时动画暂停,老师提问,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待学生回答后,师说:“让我们看看王明是不是这样做呢?继续播放动画。老师板书题目和算式。用写好的纸条贴上去。让学生观察算式特点。从而引出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二)动手操作,形成表象。师问:“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自由计算,老师巡视,适时帮助学困生。等学生有80%完成后,抽生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生1:口算法:23+20=43 43+5=48或者20+25=45 45+3=48 20+20=40 5+3=8 40+8=48。生2:摆小棒法。先摆2捆零3根再摆2捆零5根。最后合计4捆零8根。学生边说边演示。生3:先在计数器上的十位拔2个珠子,个位上拔3个珠子。然后在十位上加2个珠子即4个珠子,个位上加5个珠子即8个珠子合起来是48。学生边说边演示。生4……学生在说算法时老师适时板书,用纸条写好。十位和捆数用一种颜色,个位和根数用一种颜色。然后再出示多媒体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三种算法。注意课件制作时在相同数位对齐时重点闪烁。 (三)抛出问题,合作解决。我们以前所学的算式是横着放的是横式,还有一种是竖着放的叫竖式,又叫笔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一种新的算法。1.媒体展现,感知竖式。 3 5</p><p>+4 2</p><p>7 7 2.小组合作 探究新知。出示小黑板出现探究问题a、根据屏幕展现及摆小棒、用计数器的方法列出竖式。b、为什么这样列式,说出理由。c、在列竖式中应注意什么,怎样计算。学生合作,老师巡视,适时点拔。3.小组汇报 合成新知。通过小组收集可能有以下几种列式方式。 2 3 2 3 2 3 2 5</p><p>+2 5 + 2 5 +2 5 +2 3</p><p>4 8 2 5 5 2 7 3 4 8师问:“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你赞成那种为什么?(根据前面所做,中等以上学生都很容易看出1.4是对的。2.3是错误的。)赞成的说明理由,不赞成的也说明原因,在部分学生的发言中接受新知。学生说不完整时,老师适时补充,(算理是个位是3个一加上5个一;十位是2个十加上2个十;只有相同数位上的它们的计数单位是统一的,所以才能相加)每位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在说明注意什么时,学生能归纳出相同数位对齐,在对从个位加起还是从十位加起有些迷惑。老师首先肯定两种都可以,同时说明在实际生活中要注意算法的优化。并列举从个位加比十位加方便快捷。从而顺得成章地得出结论。同时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让学生读理解重点词语。自己写一写同桌互相检查看谁写得更好,指导书写。</p><p>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35+23= 43+26=抽生板演,教师重点指导学困生。然后集体订正。2.当医生诊断。 3 5 4 7 1 7 8</p><p>+4 +1 2 + 2 2 + 1 1</p><p>7 5 5 8 1 9 2 9 13.把横式与竖式连接起来。 四、知识深化,拓展提高填空1. 3 5 3 7 2( )</p><p>+4( ) +( )2 +( )3</p><p>7 8 8 9 5 6 2. 1 2</p><p>+ 2 ( )</p><p>( )( )</p><p>+ 1 1</p><p>( ) 6</p><p>+( )( )</p><p>8 9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子路小学一、三班有男同学23人,女同学25人,一共有多少人? 第二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笔算.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p><p>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教学设计 来自数学网的精品推荐。pkg/评课稿</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