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6:12

小学2023年秋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5

<p>一、班级分析小学2023年秋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5</p><p>本班共有学生32人,其中男12人,女20人,学生已使用了两年的新课标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p><p>二、教材分析:</p><p>这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p><p>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p><p>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标准》中还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p><p>(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p><p>(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p><p>(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p><p>(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p><p>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p><p>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p><p>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p><p>在本册实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p><p>这部分内容安排另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是加强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人们对一个量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根据《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因此,无论在“测量”一章还是在“四边形”一章,实验教材都安排了有关估测长度的内容和训练。</p><p>三、教学目标:</p><p>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p><p>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p><p>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p><p>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p><p>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p><p>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2023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2023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p><p>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p><p>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p><p>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p><p>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p><p>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p><p>四、主要教学措施:</p><p>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p><p>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p><p>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p><p>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p><p>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p>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p><p>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p><p>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p><p>五、教学进度表:</p><p>2023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学教学进度表</p><p>周次</p><p>教学时间</p><p>教学内容</p><p>时数</p><p>备注</p><p>1</p><p>9月1日--9月5日</p><p>乘除法</p><p>3</p><p>2</p><p>9月8日--9月12日</p><p>乘除法</p><p>3</p><p>中秋节放假</p><p>3</p><p>9月13日--9月19日</p><p>机动、观察物体</p><p>4</p><p>4</p><p>9月22日--9月26日</p><p>千克、克、吨</p><p>4</p><p>5</p><p>9月27日--9月30日</p><p>搭配中的学问、乘法</p><p>4</p><p>6</p><p>10月1日--10月7日</p><p>“十、一”五天放假</p><p>7</p><p>10月8日--10月10日</p><p>乘法</p><p>4</p><p>8</p><p>10月13日--10月17日</p><p>乘法、整理与复习</p><p>4</p><p>9</p><p>10月20日--10月24日</p><p>周长</p><p>4</p><p>10</p><p>10月27日--10月31日</p><p>周长、交通与数学</p><p>3</p><p>期中考试</p><p>11</p><p>11月3日--11月7日</p><p>除法</p><p>4</p><p>12</p><p>11月10日--11月14日</p><p>除法</p><p>4</p><p>13</p><p>11月17日--11月21日</p><p>除法</p><p>4</p><p>14</p><p>11月24日--11月28日</p><p>年、月、日</p><p>4</p><p>15</p><p>12月1日--12月5日</p><p>时间与数学、整理与复习</p><p>4</p><p>16</p><p>12月8日--12月12日</p><p>可能性</p><p>4</p><p>17</p><p>12月15日--12月19日</p><p>总复习</p><p>4</p><p>18</p><p>12月22日--12月26日</p><p>复习</p><p>3</p><p>元旦放假</p><p>19</p><p>12月29日--1月2日</p><p>复习</p><p>4</p><p>20</p><p>1月5日--1月9日</p><p>复习</p><p>4</p><p>21</p><p>1月12日--1月16日</p><p>复习</p><p>4</p><p>22</p><p>1月19日--1月23日</p><p>复习</p><p>4</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2023年秋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