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不错的《圆柱的认识》说课稿精品
<p>一、 说教材。</p><p>(一)教材分析:</p><p>《圆柱的认识》一节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二单元的第一小节p10-12。它包括圆柱的高、底面以及其半径、直径,圆柱的特征、圆柱的侧面及其展开图。教材首先从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实物抽象概括出它的几何图形,然后再研究它的特征以及各部分的名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则放在后面。</p><p>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柱,深入研究并掌握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之后呈现的,它是学生进一步研究圆柱的基础知识。</p><p>(二)教学目标:</p><p>1、认识并能指出圆柱的底面及其半径、直径、高、侧面。</p><p>2、认识并绘制圆柱的几何图形。</p><p>3、掌握圆柱的特征、能列举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并能根据图形名称,再现它的表象。</p><p>4、归纳圆柱的特征,圆柱侧面图与圆柱的关系。</p><p>5、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p><p>(三)教学重难点:</p><p>1、圆柱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p><p>2、圆柱的特征及侧面展开图的运用。</p><p>(四)、课前准备:</p><p>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形实物若干,制作投影片。</p><p>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盒子各一个,圆柱模型一个。</p><p>二、说教法。</p><p>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表达。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采用“生疑——探究——释疑”的方法,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p><p>三、说学法。 /article/</p><p>在学法指导上,我让学生通过观察、摆弄实物,并同长方体、正方体实物对比,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p>四、说教学程序。</p><p>(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p><p>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在本课的导入上,就抓住了儿童的这种思维特点。我先将准备好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实物放在讲桌上,提问:“你们能将这些物体分类吗?”学生会及时回答:“能。可以分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p><p>接着我让一名学生上前分类。这时,我不失时机地指出:“像罐头盒、茶叶盒、药瓶这些物体,它们的形状都是圆柱体,我们简称圆柱。”然后,我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圆柱,看一看、摸一摸。初步感知圆柱的特征。最后我根据实物抽象概括出圆柱的几何图形。提问:“实物与几何图形有什么区别?”这样将实物与几何图形对比,能帮助学生形成圆柱的概念,并加深认识。</p><p>接着,我向学生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以前我们研究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你们能自己研究圆柱有哪些特征吗?”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被点燃,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p><p>(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p><p>数学逻辑性强,教学中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学生的操作实验。在教学本节知识时,我将为学生创设一个观察、操作、交流的空间,让他们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学习。</p><p>1、探究圆柱 的特征。</p><p>我先投影几个问题: </p><p>①圆柱有几个面?每个面有什么特征?</p><p>②同长方体、正方体比较,圆柱有什么不同的地方?</p><p>然后,让学生取出自己的学具,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直观方法,并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进行对比,研究圆柱的特征。再让同桌的两个同学相互交流探究的结果,做到互相启发。最后指名汇报,并完成板书。提问:“圆柱的高有几条?”最后,让学生画出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和圆柱的高,指出它的底面和侧面。加深对圆柱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p><p>1、探究圆柱侧面的展开图。</p><p>我投影问题①:</p><p>将圆柱的侧面沿一条高剪开,并把它展开,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p><p>先引导学生猜想,再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指名汇报,总结。</p><p>投影问题②:</p><p>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之间有什么关系?</p><p>先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操作验证,并归纳本组讨论结论。然后分组汇报结果并板书。</p><p>提问:“除了会得到长方形,还可能得到什么图形?</p><p>“可能得到平行四边形吗?”</p><p>(三)尝试运用、激活思维。</p><p>为了让学生对知识进一步深化,我精心设计了练习题。我在设计练习时,力争体现出层次性,让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p><p>1、基本练习。</p><p>①辨认圆柱的几何图形。</p><p>②测量圆柱实物的底面直径和高。</p><p>③一个圆柱高5cm,底面半径2cm,将它的侧面沿高剪开,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p><p>通过这三道题的设计,训练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p><p>2、拓展练习。</p><p>①一个圆柱的高是底面直径的π倍,那么将其侧面展开会得到一个( )形。</p><p>②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28cm,这个圆柱 的高和底面半径分别是多少?</p><p>通过这两道题的设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p><p>3、思考题。</p><p>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永远保持旺盛的兴趣,我在每节课上都会设计一道思考题。这节课的题目是:将一个长6.28cm,宽3.14cm的长方形硬纸片做成一个圆柱,有几种做法,它的高和底面半径分别是多少?(接头不算)</p><p>此外,练习是要“讲”与“评”上下功夫,重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讲解能力训练。thank</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