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第12册《图形的放缩》说课稿
<p>各位领导:你们好!</p><p>今天我所说的课是《图形的放缩》就这节课的教学方法,我谈谈个人的感受。下面就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想法。</p><p>一 关于教材:</p><p>(一) 《图形的放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8页——第29页的内容,目的是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通过图形的放缩,结合具体情景感受图形的相似。通过对教材的分析 ,我个人认为在这之前是正反比例,后面是比例尺,此节属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为后面学习“比例尺”和以后学习相似知识打下基础。</p><p>(二)教学目标:</p><p>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会图形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p><p>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研究图形的放缩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图形的相似。</p><p>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受学习比例尺的必要性。</p><p>(三)重难点:</p><p>通过操作,观察交流,体会图形按相同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p><p>二 关于学法:</p><p>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对于比、数对、用字母表示数等内容有一定的知识经验,而且学生对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不陌生,对生活中应用放大与缩小的实例也有一定的了解,如:洗照片、放大镜等等。但是对于图形基本形状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具体方法不明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熟悉、喜闻乐见的情境,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很快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同时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在交流探索中,向学生渗透图形放缩的方法。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在教学时应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数学思维的发展。</p><p>三、关于教法:</p><p>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教师创设情景,学生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量中理解,联系生活体会图形缩放的意义,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p><p>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消极的学习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主要采用了引入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实践操作法,融合成“吸引合作参与——探究交流”式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引导自学、组织交流、点拨释疑、巩固运用等程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重构认知。体现数学的趣味性。</p><p>四:关于教学思路:</p><p>本课主要围绕“引入探究操作探讨巩固总结 延伸”这几个环节进行。以下为教学过程:</p><p>(一) 儿歌欣赏</p><p>儿童歌曲(猴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p><p>(二) 谈话引入</p><p>同学们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孙悟空)大家都很喜欢孙悟空。今天,老师特地把他请来了,不过是他的照片哦。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一下。(课件出示)</p><p>A、(课件出示图片)孙悟空手里拿的是什么啊?(金箍棒)他的金箍棒会变吗?(会)老师也会把孙悟空变大或变小,你信吗?(鼠标拖动放大、缩小)</p><p>B像刚才我把孙悟空的照片放大或缩小后,相片的长和宽都发上了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板书课题:图形的放缩)</p><p>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喜闻乐见,让他们自然的进入新课中,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为新课的进行做好铺垫。</p><p>(三)、自主探究,反馈交流</p><p>1、 自主探究</p><p>(1) 观察:课件出示三幅示意图(呈现三张贺卡图片:笑笑淘气 小斌所画的图片。)认真观察,仔细想一想,我出示的那幅图与原图像呢?</p><p>(2) 学生独立研究:任选一幅图、利用手中的工具,研究它与原图为什么像或不像。(自主探究 教师参与活动中并引导)</p><p>2、反馈 交流</p><p>指名说一说:原图的长和宽之比是多少?把你得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分享?那幅图与原图最像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的情况适时引导和鼓励,并板书,小结)根据刚才的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比相同)也就是说,只有长和宽都按相同的比来画,画的才像。</p><p>设计意图:培养孩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比的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p><p>3、 眼力大比拼</p><p>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游戏-“火眼金睛”。结合你们刚才研究出来的结论,看看下面的几组图片,哪组中的图片与原图像,他们的长和宽是按照什么样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的。(课件出示,学生辨别)</p><p>4、 考考你</p><p>根据所给条件,把空缺补充完整。(课件出示,学生思考解答,巡视引导。)</p><p>5、 生活中的现象</p><p>师:今天我们研究了图形的放缩,请同学们仔细的想一想,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图形的放缩呢?(学生说的合理给以鼓励,并适时的引导)</p><p>设计意图:利用有趣的游戏,加深知识的理解。</p><p>(四) 、小小设计师(应用新知,动手操作)</p><p>1、画长方形。</p><p>(1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领域都应用到图形的缩放,下面就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自己画一画,当一个小设计家。(课件出示一个在方格纸上的长方形,让学生先观察,在将长方形放大或缩小,画出来)</p><p>(2)展示 交流。</p><p>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好吗?并告诉大家你所画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图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p><p>师:看来我们做图时只要按照相同的比来画,就会画得很像。</p> <p>2、 画笑脸。</p><p>(1)师:下面请同学们画一个笑脸,希望这个笑脸天天陪着你。(课件出示一个在方格纸上的笑脸,先观察,在画一画。巡视给以引导。)</p><p>(2)同桌相互交换,把你的笑脸送给你的小伙伴,让他帮忙看一看,你笑容是否灿烂。(相互检查画的对吗?)</p><p>(3)展示作品。(指名上来展示)</p><p>设计意图:渗透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 绘图 估算、计算等活动,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p><p>3、你知道吗?</p><p>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在深圳的世界之窗,就有许多建筑是将世界名胜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进行建造的,,汽车模型、复印试卷、天文望远镜 、服装设计、 房屋平面图、绘制地图、。。。。。。。。等等都是这些技术的应用,才使得我们的世界变得五彩缤纷,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源于生活并应用与生活的。</p><p>设计意图:生活中体现新知,感受生活中随处有数学,深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p><p>(五)、作业 巩固新知</p><p>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课余时间请把教科书29面的做一做,相信你最棒!</p><p>设计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交流的学习方法。</p><p>(六)、全课小结走向生活</p><p>说一说你今天学到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有哪些帮助呢?这是阜阳市平面地图,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能不能知道颍上县有多大的面积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p><p>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诉能力,为下节课做个小设疑,吸引学生提前预习。22:04:08</p><p>五 、关于板书:</p><p>板书是学生总结的一个借助工具,所以在板书时要简洁,扼要,方便学生回顾知识点,发挥他们最大的思考空间。我的板书设计如下:</p><p>图形的放缩</p><p>1.略</p><p>2:在对应的每条边都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形状不变 ,大小发生了变化。</p><p>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想法,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给以意见与指导。</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