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6:08

《分数和整数相乘》说课稿

<p>一、教材分析</p><p>(一)、教学内容</p><p>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练一练,练习八第1~5页。</p><p>(二)、教材地位和作用</p><p>乘法运算的范围从整数、小数扩大到分数,其意义、算法以及实际应用都有较大的发展。 “分数与整数相乘”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编排的。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教学分数除法打下基础。教学要求是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算理、掌握算法,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在探索算法、总结法则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p><p>(三)、教学目标</p><p>1、知识技能目标</p><p>实际入手使学生掌握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知道计算时能约分的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p><p>2、过程目标</p><p>通过探索、交流、比较。培养学生的类推、比较和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义。</p><p>3、情感性目标</p><p>学生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意识。</p><p>(四)、教学重、难点</p><p>重点: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计算法则。</p><p>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p><p>(五)、教学准备</p><p>教学光盘、练习纸</p><p>二、教法和学法</p><p>(一)教法</p><p>在教法的运用上,我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并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采用观察比较法,实践操作法,合作交流法,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辅助教学。</p><p>(二)学法</p><p>《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已有,并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这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等有趣的活动,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体现“做数学”的乐趣。</p><p>三、教学过程</p><p>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数学教学”从“以获得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以关注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我特设计以下的教学程序:</p><p>教学过程:</p><p>一、导入新课</p><p>谈话:前几天国庆节的时候,我们王秀小学的六(1)班同学为了美化自己的教室,开始动手制作绸花。(出示学生制作绸花的照片)</p><p>1、已知制作一朵小绸花用3分米绸带,小军做4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多少分米绸带?</p><p>师:可以怎样列式?</p><p>生1:3+3+3+3=12(分米)</p><p>师:还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吗?</p><p>(设计意图:鼓励算法多样化,又要追求算法的优化)</p><p>生2:3×4=12(分米)</p><p>生3:4×3=12(分米)</p><p>师:为什么可以用乘法列式呢?你能说说它的意义吗?</p><p>生:3×4表示4个3相加。</p><p>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p><p>生:同意。</p><p>师:在整数中,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p><p>(设计意图:归纳提炼加法与乘法的联系,为分数的意义做铺垫。)</p><p>2、出示例1图,标出长是1米。</p><p>做一朵小绸花用米绸带,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的绸带?</p><p>师:表示啥意思?</p><p>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三份。</p><p>师:你能在图中涂出表示米吗?</p><p>(生涂色、交流)</p><p>师:你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出做3朵绸花所用的米数吗?</p><p>学生涂色,表示出3朵绸花所用的米数。</p><p>师: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的绸带,你准备怎么列式?</p><p>生1:++</p><p>师:还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吗?</p><p>生2:×3或3×</p><p>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p><p>生: ×3表示3个相加</p><p>师:求3个相加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这是什么数与整数相乘?</p><p>生:分数与整数相乘</p><p>师:从这节课起,我们将学习分数与整数相乘。</p><p>(设计意图:从涂色练习开始,即从形抽象到数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为什么是这个结果,也为将来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涂色练习作铺垫。)</p><p>二、方法探索</p><p>1、尝试计算×3。</p><p>师:想一想,×3的积应该是多少?(学生口答)</p><p>师:你能联系已有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说说×3积为什么是吗?</p><p>生1:根据图</p><p>生2:根据加法</p><p>教师相机板书:++===</p><p>师:根据上面的发现你认为×3时应该怎样算?</p><p>生:计算×3时,可以用3×3的结果作结果的分子,分母不变。</p><p>(设计意图:让学生研究分数乘整数的算法,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加工成“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获得新的计算方法。尤其是在方框里填数: 3/10+3/10+3/10=□+□+□/10=□×□/10,经历“分子相加”转化成“分子与整数相乘”的过程,建构了新的计算方法。)</p><p>2、做一朵大绸花用17/24米绸带,小华做12朵这样大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p><p>尝试列式计算,指名板演。</p><p>师:你准备怎么列式?(让学生感受到先约分再乘,计算简便)</p><p>生:17/24×12=</p><p>师:你能说说它的意义吗?</p><p>生:表示相同12个17/24相加。</p><p>师:下面请同学们独立解答这一题。(教师巡视找出不同的做法)</p><p>师:你是怎么解的。</p><p>生1:先约分再乘的。</p><p>生2:先计算出结果,然后约分。</p><p>师:你们认为哪种计算简便呀?</p><p>生:先约分再乘简便</p><p>总结: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计算。</p><p>(设计意图:在第二问中把教材例题中3/10改为17/24,是因为想让学生感受到先约分带来的简便,而不是教师强加的要求,这也是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又优化算法的要求。)</p><p>指出:计算分数乘法时,可以先约分,再算出结果,这样简便计算</p><p>3、比较归纳。</p><p>比较刚才两道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p><p>在小组中说一说,汇报交流。</p><p>(学生汇报相同点时可能首先汇报,这两题都是用分数乘整数)</p><p>小结:分数与整数相乘,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算出结果。</p><p>4、完成练一练。</p><p>(1)完成第1题。</p><p>按要求在长方形图形中涂色,列式计算。</p><p>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p><p>再利用图形进行验证计算结果是否正确。</p><p>(2)完成第2题。</p><p>独立完成计算,展示作业,集体评价。</p><p>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p><p>三、巩固练习</p><p>练习的设计从打开月饼盒后看到的礼物——中国结,到月饼盒——正方体盒子,再到里面的月饼,随着一层层包装的打开,把三道练习题巧妙地串联起来</p><p>1、中秋节那天,小明的父亲买了一盒月饼,打开月饼盒后看到——中国结,做这样一个中国结需要23/25米的材料,做2个中国结要多少米的材料?</p><p>师:你准备怎么列式?</p><p>生:23/25×2</p><p>师:你能说说它表示的意义吗?</p><p>生:2个23/25相加</p><p>师:独立完成计算</p><p>2、出示:小明和父母3个人,每人吃 块月饼,一共吃多少块月饼?</p><p>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评价。</p><p>师: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p><p>3、这个正方体月饼盒的底面积是 平方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p><p>师: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么求?</p><p>生:底面积乘以6。</p><p>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价。</p><p>4、改错题:</p><p>师:为什么出错?</p><p>四、课堂小结</p><p>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收获和同学们交流一下。</p><p>五、作业设计</p><p>1、3/4+3/4+……+3/4= 有 200个3/4 (提示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来计算这个算式)</p><p>2、幼儿园有3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吃 块月饼,一共吃多少块月饼?</p><p>3、14个47/28是多少?</p><p>六、板书设计</p><p>分数与整数相乘</p><p>分数与整数相乘,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算出结果。</p><p>用加法算:++===(米)</p><p>用乘法算: ×3==(米)</p><p>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分数和整数相乘》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