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6:04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找次品》说课稿材料

<p>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找次品》说课稿材料</p><p>一、教学内容</p><p>《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p><p>“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从3个、5个、9个待测产品中找出一个次品,以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p><p>二、教学目标</p><p>⒈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p><p>⒉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验证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p><p>⒊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p>三、教学重点、难点</p><p>理解用天平测次品的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最优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p><p>四、教学过程</p><p>(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p><p>出示课件(3瓶口香糖)提出问题</p><p>1、哪个办法能最快帮小明找出少了一颗的那瓶口香糖?</p><p>办法一: 用手掂一掂。</p><p>办法二:每瓶都倒出来数一次。</p><p>办法三:用秤称一称。</p><p>2、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你会选那种秤?从而引出天平。并模拟天平找次品的过程。</p><p>[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要引导学生根据次品的特点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最好,知道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具体质量,而只要根据天平的平衡原理对托盘两边的物品进行比较就可以了。]</p><p>3、引出课题:借用天平《找次品》。</p><p>(二)探究新课,寻找方法</p><p>出示第二个问题课件提问。</p><p>怎样从这5瓶里找出少一颗的那瓶呢?</p><p>让学生充分说自己的办法,教师根据学生所说板书,把所有的方法都板书之后,再集体总结哪个办法最快,感知最优化,并在此理解“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 的含义。</p><p>(三)合作探索,寻找最佳方案</p><p>1.出示问题:商店里有9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它比其他合格的要重,你能把这个次品找出来吗?</p><p>2.学生合作探索方案</p><p>集体讨论分组的情况,教师板书,小组选择1种方法分析所需要的次数。</p><p>3.反馈交流 (转自数 学吧 )</p><p>各小组反馈所需要的次数,集体得出最优分法。(平均分成3分)</p><p>4.作出猜想,优化方法</p><p>师:那我们猜测一下,是不是在所有找次品的问题中,我们都可以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保证找到次品所用的次数一定最少呢?</p><p>生:不一定,因为有的待测物品能平均分成3份,有的就不能平均分成3份。</p><p>师:如果我们遇到的待测物品的数量都是能平均分成3份的,是不是这样的分法一定最好呢?(取例证明)</p><p>(四)拓展研究</p><p>从10个零件中找出较轻的次品,至少需要几次能保证找到呢?怎样分组最好?</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找次品》说课稿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