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6:00

四年级上册《找规律》说课稿

<p>各位老师:</p><p>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找规律》。</p><p>(一)说教材</p><p>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找规律》的第一课时。苏教版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安排“找规律”的单元,引导学生探索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本课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学习“找规律”后,可以使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探索性,以及数学的价值与奇妙,进一步体验学习数学需要运用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抽象、概括等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并通过发现规律体验成功,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所以,学好本课是比较重要的,是为以后学习其他的“规律”打基础。</p><p>(二)说教学目标</p><p>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2)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这一规律。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抽象性与概括性。(4)培养学生努力钻研的学习精神以及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p><p>(三)说教学重难点</p><p>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经历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得出这种规律中的两种物体的数量关系;难点是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并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p><p>(四)教法和学法</p><p>因为这一节内容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因此我主要采取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供自主探究的素材,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交流、讨论,得到自己的思考途径和学习成果。</p><p>(五)说教学过程</p><p>下面,我重点来介绍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将分为四大环节进行。第一部分通过游戏,导入新课,引出规律的特点;第二部分通过主题图的观察以及填写表格,探索规律;第三部分通过练习,使学生对这类规律的认识得到提升,并联系生活寻找规律,体会规律的广泛性,巩固和深化学生对规律的认识;第四部分是总结评价,延伸规律。</p><p>一、游戏引入新知</p><p>在课的一开始,我经过拍手动作引领学生注意观察,激发其学习兴趣并提出疑问:这里有一个秘密,是什么呢?(师再次拍手)能跟老师一起学吗?再次提问:能不能再拍一组跟老师的不一样的?</p><p>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入课题:规律。</p><p>[在这里,我从简单的生活现象中,初步感受生活中规律的存在,为找规律奠定心理基础。]</p><p>接着经过摆小棒和小圆片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这种规律,亲身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p><p>二、观察学习</p><p>在这环节中分为四小步骤展开。</p><p>1、认识概念</p><p>师:间隔排列的规律其实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只来学习其中的一种。哪一种呢?像这个,一根小棒一个圆片一根小棒一个圆片排列的。</p><p>师生同读,师板书:|○|○|○|○|○|○|○|○|</p><p>师:一直这么画下去,我们会看到最后是?(生:直线)那我们注意看这组中首尾都是什么?(小棒)它们都是一样的,我们给它起一个名字,叫什么呢?两端物体(师生同读师板书)</p><p>出示|○|</p><p>师:像这个呢?也叫两端物体。那夹在中间的是什么?(生:圆片)我们也给它起个名字,叫什么呢?(师生同读:中间物体)</p><p>师板书</p><p>2、观察学习</p><p>师:我们刚学习了间隔排列的规律,知道了什么是中间物体和两端物体。像这种规律在我们的书本上还有很多很多。好,请翻开课本第48页,看看你能不能找到。</p><p>板书:找</p><p>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思考。</p><p>师:看看,图中画了哪些事物?哪两个事物间是有联系的?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吗?</p><p>师:这幅图中有这样三组排列。这些排列都蕴涵着同一种规律。你找到了吗?</p><p>学生汇报,师出示表格。</p><p>组 别</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年级上册《找规律》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