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5:59

三年级下册说课稿认识几分之一

<p>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第92~93页的内容。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分数知识中最为基础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来认识分数的。分数和整数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都有很大差异。认识分数是学生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为后续学习小数和进一步系统学习分数作铺垫。认识几分之一是小学数学概念学习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开始掌握分数的意义是比较困难的。</p><p>学生情况分析</p><p>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p><p>教学目标[数学网更多小学数学说课稿]</p><p>《课程标准》对这节教材的要求是这样的: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简单的分数。根据教材地位、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p><p>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p><p>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p><p>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p><p>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分数和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p><p>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p><p>我的想法:</p><p>1、起点低,目标定位低</p><p>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个教学内容本来是安排在四年级第八册,而新教材安排在第五册,因此我教学的起点和目标的定位都比较低。本节课就是让学生经历分数的产生过程,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分数的读写也不涉及,安排在第二课时。</p><p>2、动手实践,主动获取新知</p><p>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动的过程”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外在“动”的形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p><p>说教学流程</p><p>游戏引入:</p><p>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游戏直接出示1/2。接着让学生读一读,说说1/2可以表示什么?可以让学生展示已有的知识基础。最后通过找饼干的1/2,让学生初步感知1/2。</p><p>虽然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但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这方面的体验和感受。因此我让学生说说1/2可以表示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对1/2的理解。</p><p>探究新知:</p><p>1、深入认识1/2。</p><p>组织学生利用长方形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形成1/2的表象。</p><p>体验不同折法,都可以用1/2来表示,那是为什么呢?</p><p>判断通过反例(没有平均分的情况)来加深学生的理解。</p><p>沟通一半与1/2的联系,加深学生对1/2的认识。</p><p>2、认识几分之一。</p><p>过渡: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随机板书:1/3、1/4、1/5……</p><p>让学生利用各种纸片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p><p>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4?</p><p>不同的图形,能表示出相同的分数吗?</p><p>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请圆形操作的学生举起)</p><p>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拓宽知识,认识新的分数。</p><p>3、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p><p>(3)观察讨论1/4和1/8谁大?1/16和1/4、1/8比呢?接着小组内比一比谁表示的分数大?谁表示的分数小?</p><p>这样一方面丰富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简单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发展数学思考。</p><p>(三)、巩固新知:</p><p>1、书本93页做一做1和2。</p><p>2、从图形中你联想到哪个分数。</p><p>从图形中你联想到哪个分数,难度较大。如果要安排这个练习,最好用课件突出分的份数。</p><p>(四)、总结拓展。</p><p>1、 全课总结。</p><p>2、 同学们猜猜看,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数呢?</p><p>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有的同学已经由几分之一类推到几分之几,知道几分之几表示什么了。</p><p>我的反思:</p><p>参加新课程已经两年多了,也已经习惯了尝试后,那种遗憾的感觉。课前看了好多教案,大多是以平均分引入,由一半引出1/2。我知道那么多的老师采用这种方法,说明这种方法肯定是有效的。可是我想学生是不是已经对1/2有所了解呢?可不可以先让学生说说1/2可以表示什么,在学生各自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小结,生活中常说的一半在数学上用1/2来表示。可惜由于饼干易碎,演示不成功。不然这样的导入我觉得还是可行的。</p><p>学生的表述不是很理想。一方面是教师引导的不是很好,另一方面实在是第一次接触,学生表述起来困难很大。</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年级下册说课稿认识几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