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5:50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九》说课稿

<p>一、说教材</p><p>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青岛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p>2. 教材简析:</p><p>教材先安排加法,再安排减法,意图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十几减九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和九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是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知识,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p><p>3. 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p><p>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况中提取、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九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九。</p><p>数学思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p><p>情感态度: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p><p>4、教材重难点:根据教材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分别是:</p><p>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p><p>教学难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并理解十几减九的算法。</p><p>本课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让他们学会迁移,用类推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p><p>二、说学生</p><p>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学生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p><p>三、说教学方法</p><p>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探究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学进行思维。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英国教育家皮斯博说:“如果你想儿童能够独立的批判地思考,并且有想象的能力,你就应该采取加强这种智慧品质的方法。”要把学生培养成富有创造力的开拓型人才,在教育方法上应采取启发式。正如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p><p>四、说教学过程</p><p>根据以上各方面的特点,我想通过五个环节来完成我的教学:</p><p>创设情景,活跃气氛;引导参与,探究算法;自选算法,尝试练习;</p><p>分层练习,在玩中学;总结体验,扩展延伸</p><p>(一)创设情景,活跃气氛</p><p>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开始时学生的状态就为本节课定下了基调。一开始我便用猴老板卖桃子这故事引入,激发学生求知欲。</p><p>课件出示:猴老板喊:“卖桃啦!卖桃啦!又香又甜的桃,快来买呀!”小兔走过来,说:“猴先生,我买9个”。</p><p>提问学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还剩多少个?)</p><p>要求还剩多少个该怎么列式?又是怎么计算呢?</p><p>这样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p><p>(二)引导参与、探究算法</p><p>首先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新知的学习找到相关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学会迁移,学生在学习了十几和九的加法之后,已基本了解了学习的思路与方法,可大胆放手,让学生以6人小组,充分利用自己的学具,自主学习,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同时还应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有些学生可以不利用学具,直接想出结果,也应该给他们展示的机会。</p><p>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寻找适当地机会用课件演示拿桃的过程,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p><p>(1) 一个一个拿,拿了9个,还剩3个;</p><p>(2) 先拿盒子外的2个,再拿盒内的7个,这样一共拿去9个,还剩3个。</p><p>(3) 从盆里拿出9个,剩下1个和外面的2个合起来是3个;</p><p>(4) 先从12个中去掉10个,再用多拿的1与2合起来是3个。</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九》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