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5:46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听课记录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听课记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听课记录学科:数学</p><p>年级:二年级</p><p>这是科组的一节研讨课。上课的老师是作风严谨、态度认真、敢于承担的非数学科班出身的一位老师。</p><p>其基本教学程序如下:</p><p>一、复习准备。</p><p>1、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p><p>2、笔算。56-13</p><p>并让学生说说笔算的时候要主义什么?(教师板书)</p><p>二、创设迎亚运用鲜花装扮校园的情境。</p><p>板书其中的数学信息:红花56朵,黄花18朵。</p><p>学生提出数学问题。</p><p>整理并提炼问题: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p><p>三、挑战问题并探究问题。</p><p>1、能很快算出结果吗?(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那么56-18怎么算?</p><p>2、学生合作探究,借助小棒动手操作。</p><p>四、学生展示、集体交流。</p><p>1、拆开一捆,与个位的6合起来,再减,得到差的个位。</p><p>2、拆开一捆,减去减数个位8,再将剩下的2根与个位原来的6合并,得到差的个位。</p><p>五、做和算结合。联系竖式,讲解深化。</p><p>六、比较异同,建构网络,深化认识。</p><p>师:昨天学的减法和今天学的减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p><p>(适时板书课题:两位数将两位数退位减法)</p><p>师:都要注意什么?------还要注意什么?</p><p>师:如果从十位减起,方便吗?</p><p>(可增加一道类似例题的题目,让学生再互相说一说算理、算法。)</p><p>七、练习与应用。</p><p>1、方格中填上什么数最合适。(我怕麻烦,就用横式表达吧,方格也用括号代替了。)</p><p>67-37=(3)0 45-8=(4)7 91-16=(8)5 90-70=(2)0</p><p>(括号内是板演学生的结果。中间两道题都是错误的,其原因是被减数十位退一依然用原数来减。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得到了强化,但是十位退一后,被减数十位的变化呢?学生的大脑皮层还没有这种记忆。问题就在动手操作中对被减数十位变化的忽略或者对被减数十位变化强调得不够。</p><p>出现了问题也没有关系,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如果能利用这些错误的资源,在评讲中让学生辩论、辨析,增强学生的印象,反而会对学生起到警示的作用。但是,老师把握得不够到位。)</p><p>2、笔算。(也只能用横式表示)</p><p>2023= 26() 32-8= 20() 81-15= 76() 93-27=66()</p><p>(等号后面是板演学生的结果。这个环节教师太赶了,应了解学生整体的情况。)</p><p>3、解决问题。书上有32个桃子,摘走了17个,还剩多少个?</p><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听课记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听课记录课堂上教师具有以下的意识:</p><p>一、重视培养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p><p>二、重视让学生合作、交流,进行小组学习。</p><p>三、重视行知统一,关注知识建构的过程。体现在舍得花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去做,让学生参与和交流。</p><p>四、重视细节的关注。体现在解决问题的完整性方面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p><p>总体来说,作为一节常态课,我觉得已经很不错。</p><p>仍要注意的问题:</p><p>一、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数学学习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已知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之上的一个主动建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在现实活动中的经验积淀以及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许多朴素认识,都构成了学生进行学习的数学现实。</p><p>本节课,学生已有的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呢?仅仅是能够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吗?</p><p>在56-18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基于相同的知识基础,都需要通过摆小棒这一动手操作的形象的动作思维来辅助思考吗?没有学生会通过直觉而猜测?不论这猜想正确与否,倒是可以通过小棒来验证!</p><p>二、关注学生的反应。</p><p>1、关注练习中的错误资源。</p><p>作为计算课,练习的设计一般为基本的练习,即形如例题的练习。还有就是针对学生易错点或者教师根据以往教学或其他教师的教学中出现过的错题资源,让学生辨析,在观察与比较中知错、识错、改错。</p><p>2、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一是学困生的掌握情况;二是算法多样化的体现。在听课中发现有的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应该提倡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思维。</p><p>随想:</p><p>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的教材的加减法都是从高位算起的。书上还有口诀,老师还配上曲谱让我们吟唱。依稀记得加法是什么算前位,看后位,后位满十进一加补(?)。</p><p>因为那时我是从外地插班来的,两所学校的教材并不同,短时间要对接,觉得有些不适应。后来,居然居上了!不论是几位数的加减法,随堂批改作业时,老师第一个批改的总是我的。</p><p>我认为很好,这样反而不会漏加进位一或漏减退位的一,而且还能培养人的一种良好的思维的品质---思维的敏捷性和良好的直觉思维习惯。现在,很多人做加减法都喜欢从高位算起,至少我是这样。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一次科组的计算比赛,我还得了第一名。</p><p>三十多年了,歌谣还那么难忘;三十多年了,还觉得那么有趣。我们今天的教学能让学生在三十年后还能在记忆的心海里荡起激动的涟漪吗?</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听课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