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5:31

对集体备课的再认识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对集体备课的再认识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对集体备课的再认识 集体备课是指同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案。集体备课最突出的功能是萃聚集体智慧,优化教学方案,以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集体备课的主要形式有以下三种:一是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的年级同科教师间的集体备课;二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的学校同科教师间的集体备课;三是以文科综合(政史地)和理科综合(理化生)为单位组织的年级跨学科集体备课。</p><p>三种形式的集体备课,尤以第一种形式开展得最普及、最深入,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下面主要以备课组间的集体备课为例,谈谈我校集体备课的主要做法和初步认识。</p><p>一、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p><p>1.备课内容和方法上要做好“三备”: (1)备“课标”和“说明”。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2)备学生和学法。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全面情况,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对症下药地讨论议定教学方案;针对不同内容设计学法指导,既要保证学生学到知识,又要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3)备教材和教法。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实际,采取有效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鼓励主动参与。</p><p>2.备课形式上要做到“四定”:(1)定时间:各备课组除平时的教学交流活动外,还应安排专门的集体备课时间,每星期1~2课时;(2)定地点:各年级组教师办公位置基本按各备课组排位,这样便于备课组集体备课、教研;(3)定课题:每次备课组集体活动应先拟定讨论课题; (4)定中心发言人:确定每次备课组活动的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应事先初步拟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和讨论主题。</p><p>3.备课目标上要做到五“明确”:(1)明确基本知识点;(2)明确基本能力训练点;(3)明确思想教育结合点;(4)明确知识迁移结合点;(5)明确重难点。</p><p>4.教学过程上要做到三“统一”: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考查。(“三统一”是我们的做法,会引起不同的见解,我们期待大家共同探讨这个问题。)</p><p>二、集体备课的主要优势</p><p>1.集体备课可以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组织开展集体备课,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p><p>2.集体备课有利于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集体备课要求同科教师人人参与,所以每人都要精心准备。通过相互交流与切磋,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既可以学习到他人的长处,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扬长避短,实现共同提高。同时,集体备课的开展,一方面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另一方面也让老教师更加谦虚谨慎、严谨治学。</p><p>3.集体备课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集体备课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与个人备课相比,对教材的把握更加准确,对学情的分析更加细致。因此,集体备课的教案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求,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p><p>三、集体备课应端正的几点认识</p><p>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集体备课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也还存在着种种名不符实的形式主义做法。在集体备课问题上,需要端正以下几点认识:</p><p>1.集体备课≠轮流备课。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参与,共同研讨,决不能把它理解成为备课组成员间的轮流备课或分工备课。如果备课组成员采用“值日”式的轮流备课或协作式的分工备课,这完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投机取巧,其效果与个人备课相比,只会差不会好。</p><p>2.集体备课≠统一教案。集体备课要求在教学思想、重难点处理、教法学法、训练检测等方面做到基本统一,但这并不意味着从备课形式到教案内容都高度一致。集体备课既要强调共同研讨,统一认识,又要突出个性特色和自由发挥。如果同组教师都抱着同一版本的教案走进教室去照本宣科,那则是对集体备课的歪曲。</p><p>3.集体备课≠个人不备课。集体备课旨在克服个人备课的惰性、片面性和随意性,同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参与,相互探讨,贡献才智,共享资源。如果某一个人一味依赖集体备课,机械地使用他人撰写的教案,既难以取得理想的课堂效果,也不利于教师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p><p>总之,集体备课与传统的个人备课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和长处。集体备课既可以凝聚集体智慧,使教案更加规范和科学,又可以增强教师之间的凝聚力,提高同科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要坚持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切忌流于形式和半途而废,更有待于在今后去完善和发展。</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集体备课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