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去浮华,凸现本质--让数学课堂更富成效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拂去浮华,凸现本质--让数学课堂更富成效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拂去浮华,凸现本质--让数学课堂更富成效实施新课改以后,小学数学课堂热闹了:课桌上有各式各样的学具,上课伊始,便是扣人心弦的故事或者有趣的游戏,课中学生一次一次的动手操作,又一次一次的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汇报展示,同学们各执已见,各有道理,教室里你真好!你真棒!的呼声响成一片、</p><p>课堂热闹了,可一个小调查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孩子们最不喜欢的课程是数学?为什么太多家长抱怨孩子数学不好?诚然,数学课没有语文的趣味性强,更没有音乐美术轻松,但深层的原因是数学课堂太看重花样,忽视了对课堂效率的高要求。</p><p>新课程理念要求数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大众化数学的理想。而要实现这一理想,必须依赖于课堂的成效。就效率而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一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p><p>当拂去热闹课堂的浮华后,却见不到许多数学的东西: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在哪里得到训练与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情感是否向着有益的方向发展?这些数学课堂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却没有被重视。</p><p>那么,究竟该为哪些方面拂华去繁,还数学本质化,让数学课堂更富成效呢?我有几点拙见:</p><p>精心备课,减少无用生成</p><p>在课前要认真备教材,明确教材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把握关键,找到突破口;备学生,了解学生在这些问题上哪些是已经知道的,知道多少,哪些内容会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备教法,针对这些教学内容和这一群学生,该采用什么方法以此来减少无用的课堂生成,促使教学按正常轨道进行。</p><p>新课的教学需要用生活情境导入,这样容易让学生投入课堂,但问题情境不宜过长,过重,上得像语文课一样。如在上回收废品时,有教师先是展示白色垃圾,然后大量介绍这些东西对环境的危害,再描述同学们去公园捡塑料袋的情境,对这种行为进行评价,之后才切入正题。这样的情境导入确实生活化,但与数学的关系似乎扯得远了些。</p><p>精炼问题,告别废话交流</p><p>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传统的诱导式教学就是设计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一步一步的将学生引入教师设好的陷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实质上是没有多少自主探究的空间的。课堂上诸如你喜欢吗?好不好啊?你知道了吗?一系列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其实没有必要问的问题太多,既浪费掉许多时间,还使学生养成了一种思维懒惰的恶习:回答问题想都不用想,只要顺口一说。</p><p>精心安排操作活动与小组合作,避免走过场</p><p>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有很多捆一捆,摆一摆,拼一拼之类的操作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体验到数学问题的本质,将直观形象逐步转化为抽象的数学符号。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活动本身的目的性不清楚,只是为操作而操作,这样,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反而破坏了课堂的严谨性;有的教师课前对学生要求不明确,导致学生准备不充分,课堂上无事可做,而有的同学不知道让他们做什么,怎么做;有的教师却像个指挥家,说一句让学生动一下,没有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学生只是听从教师的命令像机器一样工作,不懂为什么这样做,做完马上忘了做过了什么;在操作活动结束后,要进行汇报交流。</p><p>如有人在教学42+6时,尽管题目一出许多同学就说出了准确答案,但老师并没对此进行充分预设,没有丝毫的过渡以及层次上的区别,要求所有学生动手摆小棒。一阵响声后,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无事可做,而有的又无从下手,便急着告诉大家:先摆4个十,再摆2个一,再在2个一那边摆6个一。这时同学们都摆出了令老师满意的小棒。老师接着要大家数一数结果是多少。于是学生再一起数,一起说。最后老师总结,几十几加几,要把几个一和几个一加起来云云</p><p>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数学思维何以体现?能力如何能提高?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的数学情感又将走向何处?</p><p>精诚评价,远离夸张笼统</p><p>曾听过一节一年级的课,教师先是让学生开火车算卡片上的算式。由于是复习部分,学生都掌握得不错,老师就给他们每人奖励一朵小红花。这位老师表面上看似乎是给了学生应有的鼓励,达到激励学生,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效果。细想一下,在这个问题上这样大张旗鼓,是否真有必要?首先,因为人多,老师光是分红花就浪费了很长的时间,这又怎么能保证正常的教学时间的?其二,这些简单的东西就让学生得到了荣誉,将会使他们自我满足,沾沾自喜,这种情绪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其三,表扬来得太容易,使学生丧失斗志,对表扬厌倦,影响学习兴趣。</p><p>教师的评价不可太笼统,好,好在哪里,是否做到了最好,还可不可以更好,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概述。对于习惯性的表扬,可以减少口头表扬的次数,代之以微笑、点头、竖大拇指等大家都能领会的肢体语言,形成一个默契的氛围,又能使教学流程不被中断,师生的思维继续延伸。对学生的评价,除了关注他们的学习结果,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除了关注他们数学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还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数学方面所表现的态度与情感。</p><p>精简作业,拒绝简单重复</p><p>作业从类型到难易程度上来讲,要具有层次,由简单问题逐渐过渡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最好不要去布置那些偏蕊偏怪的题;对学生的要求也要有层次,学困生能掌握最基本的就可以了,而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则可以安排一些训练思维而又有趣的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人学到有用的数学,人人在数学上得到发展。</p><p>作业的量要适中,有教师为了弥补课堂效率低下带来的损失,采用了题海战术,挤占学生的休息时间,布置大量雷同的作业反复操练,结果学生只机械记忆,不仅能力不能提高,反而因为单调重复丧失学习兴趣。</p><p>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少,会写的字更少,要尽量给学生布置书写较少的作业,避免那些文字多而杂的题目,看图提问一类题,先只要求学生口头提,对问题的答案也只要求用算式的形式表示。课堂上多给学生说的机会,采用师生问答,学生互说等多种形式。</p><p>课堂上要给学生留作业时间。作业时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看懂题意,避免因为文字等非数学的原因影响学习。其次是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尤其是学习比较吃力的同学,老师更应多一些帮助和耐心。第三是作业后一定要反馈,出现问题及时补救,避免日积月累,影响后续教学。</p><p>一节不成功的课不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但如果每一节课都低效甚至无效的话,对学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只有减少不必要的花样,在优化课堂结构上下功夫,才能给学生高效的课堂,还数学有趣而有奇妙的本质。</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