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鲜花开放在指尖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智慧的鲜花开放在指尖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智慧的鲜花开放在指尖浅谈做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考与探索</p><p>摘要:学数学,其本质就是做数学。没有做,学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理解。课堂中适时、适当、有效地让学生进行操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培养数学能力。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做数学进行了思考与探索,给出了做数学的定义、做数学的意义以及扎实有效做数学的方法。</p><p>关键词:做数学;学习热情;数学能力</p><p>《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阐述了新课改下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做数学。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亲身体验做数学,才能最终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始终把学生看成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把教学过程变成引导学生进行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做数学。</p><p>一、做数学的认识</p><p>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中,活动占据着中心的地位,他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用思想做试验,自己在活动中直接接触各种事实,这样才可能在心灵上获得种种深刻的印象,从而取得有用的经验。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的科学家L.莱德曼十分关注中小学生的实践活动,他提出了动手做(Hands on)教育方案。这样的教育理念引入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则有了别具一番风味的做数学。</p><p>所谓做数学就是让儿童有机会以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符合其认知规律需要,符合科学探究规律的方式,亲历探究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践、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建构基础性的数学知识,获得初步数学探究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素质。做数学教育不同于以往单纯的先传授知识再动手操作的常识教育,那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是不可取的。做数学教育不追求学生说出准确的概念,而是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过程,获得有关的经验,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p><p>二、做数学的意义</p><p>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的墙壁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见,动手操作,实践探索,亲自参与是何等的重要。</p><p>1.做数学能帮助学生明确数学概念。数学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例如,三角形,它就代表了三角形概念,学生需要依靠大量的具体例子出发,概括出新概念的本质属性,借助具体的操作、观察等思考三角形与其他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可以这样说,我们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使学生有较多的机会通过内容丰富的图形符号感知及实际操作探究活动,有利于数学新概念的形成和巩固。</p><p>2.做数学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要把掌握的数学知识重新组合,找到对当前问题时用的方法。学生要利用各种思维素材进行思考。我们要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包括学生认识能力、知识基础、自学能力等特点,遵循有序性原则指导学生进行操作,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达到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搭配中学问》教学中,让学生借助服装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和同组同学议一议,合作中探究穿衣服的搭配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六种不同的穿法。再请同学到讲台前演示,引导学生:移动两件上装,三件下装不动。第二步是要求学生脱离学具的支撑,采用自己认为简单的方法,如连线的方法、编号的方法来表示出搭配方案。最后,得出运用乘法原理:二乘三等于六。这样的活动为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提供了机会,使学生初步领悟到数学中符号化的思想,提升了学生思维水平的层次。</p><p>3.做数学能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形成的主要途径:观察、测量、作图、实验和操作。人们对图形的认识,首先不是通过逻辑推理,而是依赖于经验,依赖于直觉观察、反复实验而成的。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直观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必须采用儿童喜爱的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等实际活动的方式。让他们通过亲自触摸、观察、测量、作图和实验,把视听觉、触觉、运动等协同利用起来,强有力地促进心理活动的内化,从而掌握图形的特征,形成空间观念,这些实际操作活动应该贯穿在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始终,低年级需要,中高年级也绝不能忽视,譬如,我们让学生动手做长方体、正方体,测量圆周长等。这样,逐步提高动手实践的要求,能力将得到更好地培养。</p><p>三、扎实有效做数学的方法</p><p>我们的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但又由于学生年龄还小,活泼好动,课堂内操作的方法生疏,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往往出现学生动手操作主次不分、目的不明、兴趣转移、手脑脱节等现象。在明确了做数学意义的基础上,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使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操作真正的实际而有效。</p><p>1.巧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p><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智慧的鲜花开放在指尖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智慧的鲜花开放在指尖教学中必须狠抓新旧知识连结点,在连结点上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引起矛盾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过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提出:轿车的车轮外形应设计成什么形状?车轴应安装在什么位置?为什么?让学生随意猜测,教师不予评价,然后设置悬念:各位设计师都认为车轮应该设计成圆形的,车轴应该安装在车轮的轴心,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就非常自然地引入新课。教师还可以展示自己过硬的基本功:我能一笔画出像硬币一样的图形,你能吗?学生纷纷出谋划策,有的说用绳捆小石块在空中转动一周;有的说用线系住铅笔,固定线的另一端,使铅笔绕定点旋转一周;有的说木条两端钉钉,使一钉固定,另一钉转动等,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了冲突,随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急于要探索未知领域,诱发了学生主动求知的空间,为敢于尝试增强了信心。</p><p>2.提供探索空间,开辟思维通道</p><p>有效的数学动手操作需要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思考和分析,通过思考转化为自己拥用的能力,这需要充分的时间。所以我们老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空间,从而开辟思维通道,让学生对问题、结论进行思考。并且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积极引导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做数学的全过程,并学会对知识和能力的主动构建和再创造的策略。例如,在教学面积单位后,我安排孩子用面积单位去测量书本、课桌、教室地面、自家客厅面积,并设计出一份用不同的面积单位的方砖铺设自家客厅所需地砖块数的报告。通过实地考察,操作实践,使孩子的思维由课堂进入社会的大空间,拓宽了认知面,对所学知识理解也更深刻。这样做还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孩子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p><p>3.鼓励质疑求异,营造创造空间</p><p>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抽象思维和双手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起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大脑的这些区域就处于沉睡状态。当学生动手操作时,能使大脑皮层的很多区域都得到训练,有利于激起创造区域的活跃,从而点燃学生的创新之花。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营造创造空间,鼓励质疑,提倡求异。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学生掌握了解了角的基础知识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做一个角。大部分学生用两根小棒组成了一个角。在此我提出问题:你们还能用其他工具创造一个角吗?看谁做的最多最好。在老师的激励下,学生又投入到愉快的动手操作、实验探究之中。很快,学生就用不同的东西做出了多种多样的角了。有的用翻开的书组成了一个角,有的用橡皮筋在钉子板上组成了一个角,有的用纸张折成了一个角,有的用两根手指组成了一个角这样的操作活动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和表现欲望,有利于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潜能,同时也加快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进程,使操作活动落实到实处。</p><p>总之,实践证明,做数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不断增长智慧的有效措施。如何让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动手操作真正的实际有效,如何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是我们应该潜心研究和实践的问题。让我们有效掌握做数学这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让数学的智慧花朵在学生的指尖绽放!</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