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5:16

浅谈数学创新教育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浅谈数学创新教育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浅谈数学创新教育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过分强调数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造成了学生想象力贫乏、创造力低下的现象。为解决数学的创新教育问题,我校数学组进行了一些尝试和研究,现与广大教育工作者交流。</p><p>一、改进教学,开展数学创新教育。</p><p>数学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同时也是数学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数学创新教育,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在数学教育中,我们要让学生有充分发现问题的机会,并用他们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笔者执教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时,大胆借鉴外国的教学经验,我是这样设计的:</p><p>1、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书中实验。(教师发给每个学习小组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容器,学生在课处进行实验)</p><p>2、至少选择一个圆锥形物体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圆锥的体积。(课外进行)</p><p>3、课堂汇报: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p><p>课堂实录(节选学生的发言)</p><p>生1:我们用水做书中的体积实验时,在倒水时,水容易流出容器外,我们就另找来一个盆子盛流出的水,最后一起倒进去,这样实验的效果更佳。</p><p>师:你们的办法可真好!还遇到其它问题吗?</p><p>生2:我们在测量圆锥的数据时,发现底面积是不容易测量的,因此它的体积公式应改为</p><p>比较好。还有在测量圆锥的高时,由于尺子的零刻度不在尺子的开端,量出高后还要加上零刻度前端2毫米,而不是减去2毫米。生3:我们组认为圆锥的体积公式改为,因为我们在实际测量中发现,圆锥的底面圆心不容易确定,要测量半径比较难,我们组改为测量它的直径。</p><p>生4:我们组也认可他们的观点,我们组在实践中还发现像沙堆、谷堆等底面与其他面相连时,我们可以先用软绳子和尺子先量出底面的周长,再用公式r=C2求出半径再求它的体积。</p><p>师:同学们,你们很了不起,你们通过实践,发现了这么多问题,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你们是一群富有创造力的孩子,加油吧,孩子们。</p><p>【感悟:卢梭曾指出,孩子是自然之子,让他们自发、自动地从环境中学习,比传统的书本教育要有效率得多。《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我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地到课堂外去做实验,并到现实生活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地填补了书中的空白,我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让给了孩子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很难达到这种深度的。】</p><p>二、让学生成为数学创新教育的主人。</p><p>1、数学创新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敢于追求独立正确且尽可能独特、尽可能简捷的见解。我们的学生的思维是富有创造力的,他们的独特思维,就是创新,因此教师要学会等待,让学生充分发表他们的见解。如在教学用比例解决问题时,在课堂作业中给出如下问题: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的中点向相反方向行驶,6小时后客车到达甲地时,货车离乙地还有60千米,已知货车与客车的速度比是3:4,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p><p>让学生读题、审题后,我让学生板演不同的算法:</p><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浅谈数学创新教育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浅谈数学创新教育算法一:634=8(小时)</p><p>60(8-6)=30(千米)</p><p>2023=480(千米)</p><p>算法二::602</p><p>教师并不急于评价,而是让同学们比较这两种算法,当有同学对算法二提出疑问时,还是让板演的同学当小老师来给同学们分析:</p><p>由于两车同时出发,两车的速度比也即两车的所行的路程比,我把线段图从中点一分为二。</p><p></p><p>货车离乙地还有60千米就是还有全程的没有行驶。</p><p>【感悟:法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Jean Piaget曾说过一句名言:每次你告诉孩子一条知识,都是阻碍了一次他对世界的发现。如果要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成为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我们的课堂就应为学生而设,让学生成为数学创新教育的主人,多给学生发表他们见解的机会,教师能少说则少说,因为学生的思维教师无法替代。特别是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思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p><p>三、以评价促进数学创新教育。</p><p>目前,数学教学安排和数学考试评价过多地考虑了那些容易用纸笔测验的简单的知识与技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因此,教师应结合平时的教学,通过多种多样的渠道和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创新学习。</p><p>数学创新教育,离不开教师的积极评价,当学生有了创新的意识,出现创新的苗头,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引导,给予积极的评价,引发学生的积极学习体验,激起学生创新探索的热情。</p><p>【感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因此教师要通过积极的评价来保护好学生幼小的心灵,让创新的幼苗健康茁壮地成长。】</p><p>数学创新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培养21世纪创造性人才的基础工程之一,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作为数学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自觉提高重视创新教学的意识、增强重视创新教学的自觉性,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寓创新能力的培养于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之中,扎扎实实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学生引向创新之路,我们的教育总可以培养出杰出的人才。</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谈数学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