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的探索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的探索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的探索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创设情境已经成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然而很多无意义的情境依然存在,情境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没有得到有效的体现。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教学实际,对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课堂情境应遵循的原则、常用的形式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p><p>主题词:小学数学;创设情境;遵循原则;常用形式</p><p>正文:</p><p>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创设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p><p>新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把学习的过程真正变为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如何创设有效情境做了一些探索。</p><p>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课堂情境应遵循的原则</p><p>第一,趣味性。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前提,是开展探究活动的动力。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结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将数学问题融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之中,吸引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p><p>第二,针对性。所谓的针对性就是紧扣学习目标,贴近教学内容。就相关内容的教学而言,特定情境的设置不应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还应当在后面的教学中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教师对为什么要设置情境,设置了情境后应该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应做到心中有数。</p><p>第三,生活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对于教材中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有应用于生活的认识。</p><p>第四,创新性。情境的创设不能只图课堂热闹,而要有一定的数学内涵,要有足够的数学信息,要有利于学生思考。使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建立转化思路,培养学生科学的进行思维的意识和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p><p>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课堂情境常用的形式</p><p>第一,创设生活情境,架设科学与生活的桥梁。创设情境要注重其生活性,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置身其中,深入体验教材的内涵,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架设起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紧密联系。学生由此积累的情感,必然转化为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例如在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我结合学校的蛋奶工程,创设了数鸡蛋的生活情境,先随意地出示3个,5个,由于个数少,学生一下就看出来了,信心十足;然后杂乱地出示11个,学生一下没能数清,猜9个,10个,11个,12个等等,最后数出是11个鸡蛋;最后出示一盒10个,旁边散放1个,学生异口同声说是11个。这次为什么这么快就能猜到呢?学生很自然地说出10+1=11,这样摆放一下子就能看出结果。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教师巧妙的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凑十法渗透在学生的头脑中,为后续新课教学埋下伏笔。同时,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p><p>第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爱听故事,是小孩子的一个特点,教师将整堂课设计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境,随着故事情节一步步的深入,学习内容也一点点地溶入其中,孩子们在活动中动脑,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自主发展,这样学数学就会变得有趣多了。</p><p>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认识图形一课时,我讲述了黑猫警长破案的故事:一天晚上,小兔家来了四个小偷,它们在墙上留下了四个脚印,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黑猫警长一起来找找这四个小偷是谁吗?学生一下子就被故事情境吸引住,好像自己就是黑猫警长,整节课都积极主动的探究图形特征。</p><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的探索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的探索第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使教学内容富有挑战性,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学百以内数的认识时,当学生已经会数出25根小棒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怎样摆才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是25根呢?这样一问,学生的思维开始转动,因为有了前面11-20各数的组成做基础,学生纷纷动手将小棒10根扎一捆,共扎了2捆还剩5根,即2个十和5个一,一下看出是25根小棒。这样很自然的从数数教学过渡到了数的组成的教学。</p><p>第四,创设游戏情境,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愉快的游戏能唤起学生愉悦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我常常设计游戏情境,采用多种游戏形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正负数(一)一课时,教材创设的是六年级一班和二班比赛计分看胜负的情景,直接给出了每一局的得分。我在分析教材后对教学情境进行了改变。让学生在课堂上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记录得分。有了亲身经历和体验更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认识负数的作用。这样的游戏情境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乐学、愿学的氛围中体会+1和 -1可以相互抵消,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亲身体验正负数相抵。</p><p>第五,创设活动情境,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游戏公平一课时,我把学生分成二人小组,同桌玩掷骰子决定胜负的游戏。游戏1:每人掷一次,掷出的点数大于2时甲方记一分,小于2时乙方记一分; 游戏2:每人掷一次,掷出的点数大于3时甲方记一分,小于3时乙方记一分;游戏3:每人掷一次,掷出的点数是1、2、3时甲方记一分,点数是4、5、6时乙方记一分。教师给出下表:</p><p>各组自己统计得分情况,并比较结果,得出结论:哪种规则对双方比较公平。学生在这样的活动情境中很自然地知道机会(概率)有大小,并总结出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p><p>然后,让学生自己制定其它游戏规则,再参与活动,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利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p><p>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课堂情境应注意的问题</p><p>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创设情境已经成了课堂教学越来越普遍的教学方法。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出现狭隘地创设教学情境的现象,好像没有情境的课堂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这样的情境只会使教学陷入片面化、低效化的误区。因此,我们在创设课堂情境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p><p>第一,创设情境要真实。我们在进行教学时所创设的情境必须具有真实性。小学生的思维以生动形象为主,学生会对现实存在的事物感兴趣,对假设的虚拟环境会感到厌烦。我们创设的情境要真实,这样才会使他们在全身心投入到情境中,进入思考、探索、讨论。</p><p>第二,创设情境要有效。创设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思维方式,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同时还应赋予情境时代的气息。</p><p>第三,创设情境要适度。在一堂课中,创设情境的形式不能过多,不能过于花俏,一会儿故事,一会儿游戏,一会儿动画,一会儿竞赛,学生忙,教师更忙,并且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一味沉溺于情境中,而忽略了教学本身。</p><p>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适时积极地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的有效情境。让学生在有效情境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从事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在情境中激趣、诱思、悟理,使情境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服务。</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