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15:11

读李烈《我教小学数学》有感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读李烈《我教小学数学》有感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读李烈《我教小学数学》有感本书是李老师二十多年来教育教学实验研究的结晶,全面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和理性思考,提出了具有时代气息的、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值得深思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李老师列举了生动的教学实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理论分析。全书主要分以爱育爱、以会教会和课堂实录及教案三大部分。书中的课堂实录给我以极大的启发,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在发展学生思维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锻炼与成长的乐园,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有了一些心得,并且积极落实到了课堂教学中。</p><p>在数学课中,动手操作是一种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教学活动,一种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能通过变静为动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加活跃,思维能力更快提高,但学生不能图热闹的盲动,要在教师引导下动手完成对知识的探究。下面我就从四个方面来谈谈教师如何导动。</p><p>一、以情激动。</p><p>学习是一种带有意识性的活动,学生的意识强弱往往依赖于情感,有了情感才会滋长学习的兴趣,形成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其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操作情境,使学生有强烈的操作欲望。</p><p>二、变法促动。</p><p>第一步把学生兴趣激起之后,教师还要注意把握整个动手过程,依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法,利用丰富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积极性一直延续到最后,欲罢不能。例如:在讲能够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因为学生对整除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所以,我采取了自学的形式,并利用卡片让学生实际操作,找出特征。具体作法如下:让每个学生准备从0-9共10张卡片,教师逐步要求1、拼出能被2整除的数;2、拼出能被3整除的数;3、拼出能被5整除的数。(因为数字组合太多,因此数不超过3位,而且把拼出的数记录),然后根据记录下的数分析特征(可采取伙伴讨论式),师只在一旁稍加点拨。新知完成之后,段也使用,还可利用卡片拼能同时被子2、3整除的数,能同时被3、5整除的数,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从而复习以前的特征。总之,课上所有内容都是学生通过卡片操作分析发现的。这样普普通通的手段:小小的卡片发挥实在不小的作用。一:操作简便,省时高效。二、 合体,人人参与。三、学生举盎然,积极性高涨。本来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p><p>三、适机助动。</p><p>在数学课动手操作过程中,有部分学生是出勤不出功的陪客。教师必须正确对待客观存在的差异性,首先给他们心理上以帮助,实用心理学家马森塔尔和雅克布森的以格马利翁效应实验充分证明了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而且通过态度、表情、体验与行为方式交期望传递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舞,从而更加信赖教师,给教师以积极的反馈。因此教师对学生更应给予鼓励、关心与爱护,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就更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其次,给他以行为上的帮助,当发现学生有困难时,可让他周围的伙伴帮助他,这样比较亲切自然,教师也可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指导,切忌粗暴的大包大揽,代而行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操作构建认知结构,并都体验到感动的快乐。</p><p>四、引趣延动。</p><p>课目的时间是有限的,操作课上的新知,需要在课下进行消化吸收,因为课下的动手也是不容忽视的。课下是学生游戏玩耍的时间,因此,动手操作应设计得简单有趣,而且带有游戏的意味。例如:在学完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教给学生做这样的游戏,一个人出题(能被动2整除、能被3整除、不能被2、3整除、能被5整除,不能被2、3、5整除......),另一个操片(0-9个数字卡),错了后给一点小小惩罚。这样学生没有课上对与错的压力,玩得轻松愉快,同时对课上的新知又给予了及时的巩固,会收到良好的效果。</p><p>总之,教学课中动手操作过程,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主线,情意为主旨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智能力,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启。</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李烈《我教小学数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