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实现减负增效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实现减负增效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实现减负增效减负的关键是增效,而增效的关键在课堂。因此,数学教师应提高课堂效益,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减负增效、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呢?以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体会。</p><p>一.有秩序的课堂是减负增效的前提。</p><p>课堂教学的原则要体现教师为主导作用,学生为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应师生互动,且动而不乱。教师要加强课堂组织教学,注意双边活动来引起学生注意力。上课做到明白、准确、新颖、生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试想,教师上得很认真,学生一直在下面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有何效率可言?</p><p>比如,在《认识毫升》一课中,很多环节需要进行操作实验,如教师引导学生实验观察:几滴水大约是1毫升;把1升水倒入量杯中,每杯倒500毫升,可以倒几杯。学生分小组实验:把50毫升水倒入碗、杯子、保鲜盒中,看看水面各在哪里。实验操作学生都感兴趣,但如果组织不好,往往会出现课上热闹,课后补课的情况。因此,教师要有效地维持好课堂秩序,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有效的课堂纪律管理,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我在期初就和学生制定了一套课堂常规,利用加减分制,使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如下:每月发一份数学课堂表现评价表,每人最初成绩为75分,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或老师指名发言正确的可每次加1分;课堂上乱插嘴、随意讲话、不听讲的,每点名一次扣1分,每月汇总一次发给家长。对于表现突出的前几名学生,提供相应的奖励,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教学只有在有序的环境中才能正常进行,有了这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常规,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时候能控制自己,静下心来认真听讲,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p><p>二.学生主动学习是减负增效的关键。</p><p>数学课堂上,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内在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变为生动有趣的数学知识,才能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去积极地探求新知识,从而树立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态度,形成正确的数学观。</p><p>比如:在《认识三角形》一课中,在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三角形的例子后,我引导学生思考: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三角形吗?学生想到可以用绳子围,可以用小棒摆,可以用纸折,可以用剪刀剪,可以用尺画。接着学生自己尝试动手做出了各种各样的三角形。于是,我继续启发学生思考:你做出的是三角形吗?你是怎么确定的?学生仔细观察着手中的三角形,在各种不同三角形的交流中,感受每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虽然不同,但都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都有三个角、三个顶点和三条边。愉快的学习氛围下,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求知识,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p><p>三.精选作业是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p><p>减负并不是简单地少留作业或不留作业,作业少了确实减负,但是我们还要增效。不留作业怎样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怎样巩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选题要精,也就是精心挑选和适当设计有针对性的题目,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练得恰到好处,这样的练习不仅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在作业上我也制定了每月的作业评价表,作业每得一次优秀或优秀星加1分;作业漏做、没按规定时间完成或没做的,每次扣1分,通过每月向家长反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作业的正确率,改掉了一些学生不良的作业习惯。</p><p>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减负、增效的主阵地。既要减负又要增效,唯一的办法是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要把减负真正落在实处,必须深入到课堂教学的领域中去,确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缩小学生间的差距。实现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