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教学实录与评析
<p>◆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认识角”教学实录与评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认识角”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内容</p><p>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71页。</p><p>教学目标</p><p>1. 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p><p>2. 在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p><p>教学过程</p><p>一、 情境激趣</p><p>师:在数学王国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玩得可开心啦!(课件播放许多图形在一起跳舞的场景)在这些图形中,数“角”最可爱了,小朋友想认识它吗?</p><p>生:想!</p><p>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去认识图形王国里的新朋友——角,好吗?</p><p>揭示课题:认识角。</p><p>[评析:新课伊始,通过学生喜爱的童话情境,开门见山地引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p>二、 自主建构</p><p>1. 联系生活实例感知角。</p><p>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8页的情境图。</p><p>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中哪些地方有角?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p><p>生1:三角尺上有角。</p><p>师: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吗?</p><p>学生指角时,教给学生指角方法(先指角的两边,再在角的两边之间画弧线)。</p><p>师:还有什么地方有角?你能上来指一指吗?</p><p>生2:正方形上有角。(边说边到投影上指)</p><p>生3:剪刀张开的地方有角。(边说边指)</p><p>生4:钟面上有角。(边说边指)</p><p>2. 抽象出角的图形。</p><p>师:如果把这些角画出来,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请小朋友看屏幕。</p><p>动画演示,分别画出剪刀、长方形纸片、钟面上的角。</p><p>师:(指画出的角)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角。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请小朋友试着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p><p>组织交流,并让学生指出课桌、数学书等物体面的角。</p><p>[评析: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在找角、指角的活动中感知角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图形,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的表象。]</p><p>3.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p><p>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小朋友看老师画一个角。(画角,指角的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一条边,(指角的另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另一条边,(指角的顶点)这里的一个点是角的顶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p><p>师:(拿出三角尺,指其中一个角)这是三角尺上的一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p><p>指名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说一说自己的感觉。</p><p>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同桌两个人合作,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p><p>学生操作。</p><p>师:(指投影上的三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里三个角的顶点和边吗?</p><p>指名到投影前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p><p>[评析:“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结论,教师没有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而是以讲解的方式告诉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随后的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动,既巩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又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加深了对角的认识。]</p><p>4. 练一练。</p><p>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p><p>师: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p><p>生:第一个图形是角。</p><p>师: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p><p>学生到屏幕前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p><p>继续完成后面三个图形的判断,并说明理由。</p><p>5. 感知角的大小。</p><p>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想不想自己“做”一个角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大家根据需要自己选择合适的材料想办法“做”出一个角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角的方法多。</p><p>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p><p>师:请把你们“做”好的角举起来给大家看看。</p><p>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做”的。有用小棒摆的,有用直尺画的,有用纸折的,有用硬纸条钉的……</p><p>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了这么多的角。我们来看这位小朋友“做”出的角(拿出用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角,使角的两条边重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大)</p><p>生1:角的一条边在动。</p><p>生2:角在变大。</p><p>师:再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小)</p><p>生:角在变小。</p><p>师:你能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角,并像老师那样,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p><p>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作适当指导。</p><p>师:(出示一个角)老师这里有一个角,你能用手中的角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学生操作,教师注意指导)</p><p>师:能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吗?(学生操作)</p><p>[评析:学生用两根纸条“做”出了一个角,是教学过程中自动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敏锐地捕捉了这一资源,通过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角的大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p><p>6. 比较角的大小。</p><p>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9页第二个例题。</p><p>师:这里的四个钟面,时针和分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p><p>生1:第一个钟面上的角最大。</p><p>生2:第三个钟面上的角最小。</p><p>师:你们的眼睛真亮,一眼就看出来了,剩下的两个钟面上的角哪一个角大呢?</p><p>生1:第二个钟面上的角大。</p><p>生2:第四个钟面上的角大。</p><p>师:到底哪个角大呢?请小组内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想一想怎样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p><p>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的讨论。</p><p>师:你有办法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p><p>生1: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去量。</p><p>生2:可以数钟面上的格子。</p><p>生3:可以把两个角重叠起来,看哪个角大。</p><p>师: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p><p>学生上台演示,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叠起来,另一条边分别在重叠的这条边的同一方向。</p><p>师:现在你知道哪个角大了吗?</p><p>生:第四个角比第二个角大。</p><p>[评析:从通过观察可以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到通过观察不能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引起了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平衡,促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反复实践,找到比较角的大小的新方法,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了数学思考能力。]</p><p>三、 巩固延伸</p><p>1. “想想做做”第2题。</p><p>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中各有几个角,为什么第一个图形中只有1个角。</p><p>2. “想想做做”第3题。</p><p>师: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请在书上填一填。</p><p>学生在书上填空。</p><p>师:比较填出的数,你发现了什么?</p><p>生1:四边形有4个角,五边形有5个角,六边形有6个角。</p><p>生2: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p><p>师:是的,一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那你知道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吗?</p><p>生: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p><p>师:八边形呢?</p><p>生:八边形有8条边、8个角。</p><p>3. “想想做做”第5题。</p><p>师:下面的角,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p><p>生:第一个角最大,第二个角最小。</p><p>师:你会比较第三个角和第四个角的大小吗?</p><p>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p><p>[评析:练习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重点,既巩固了对角的认识,又增强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p><p>四、 课堂总结(略)</p>
页:
[1]